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0017章:我,沈念,不做他人手中鞭!(2 / 3)

沈念慷慨激昂地又讲了近一个时辰《尚书》。

小宦官们听得津津有味,当下对沈念之恭敬,完全不亚于他们的老祖宗冯保。

内书堂的其他教习也都纷纷学习沈念的讲学方式。

虽没有沈念讲得好,但明显比往昔更认真、更卖力气了。

一些教习甚至觉得,沈念能立君之侧,撰写起居注,甚至那日怼得张居正哑口无言,全是因小万历内书堂偷听他讲学,由此才引发了一连串的良性效应。

他们觉得,自己也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故而都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讲学。

可惜。

东施效颦的不少,胜过沈念者一个都没有,小皇帝也再也没有来过内书堂。

沈念讲完之后,正欲离开。

一名脸色甚是白皙的年轻太监来到沈念面前,躬身道:“沈检讨,冯公公请您茶室一叙。”

冯公公。

这三个字指代的只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万历小皇帝的大伴,冯保。

大明宦官共有二十四个衙门,即十二监、四司、八局。

司礼监乃二十四衙门之首,全由冯保主管,其又被称为内相。

在大宋,也有内相的称谓。

但指的乃是翰林学士承旨,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

然而当下的冯保。

虽只是正四品,但代皇帝批红,干的全是超乎一品的事情。

相当于皇帝的代言人。

又因掌管锦衣卫,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外加小万历对其甚是信任。

李太后和张居正商讨小皇帝课业或商讨政事时,大多都会征求冯保的建议。

沈念见他,自然要恭敬,程度俨然要与对张居正那般。

……

内书堂旁边,茶室内。

五十四岁的冯保正盘坐在桌前饮茶。

或因净身缘故或因权能养人。

冯保皮肤白皙,双手葱白,保养得非常好,看上去比四十岁的翰林院检讨赵用贤都年轻。

冯保是从内书堂走出的太监。

他喜爱文艺,不但写的一手好字,琴艺也非常高超,并且擅于编撰书籍。

若非做了太监,没准儿他也能入翰林,成就一番功业。

沈念拱手道:“翰林检讨沈念,参见冯公公!”

冯保脸上露出他标志性的笑容。

“沈检讨,此非公房,无须客气,来,坐下饮一杯茶!”

一旁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