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章 少女日记里的古董贩子(1 / 3)

第六章少女日记里的古董贩子

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腔发痛,林砚蹲在医院走廊长椅上,手电筒光束掠过陈雨的日记本。2008年8月30日的字迹被泪水晕开:那个收旧书的叔叔说,用《安徒生童话》可以换全套水彩笔,可是他给的MP3里总有奇怪的声音

是青铜铃铛的频率。陈墨凑过来,她校服第二颗纽扣不见了,露出锁骨下方淡淡的胎记阴影。林砚注意到日记里夹着张泛黄的收条,落款墨色旧书屋钟叔,日期正是陈雨被欺凌的第一天,而收条背面用铅笔写着:周三放学后,青苔巷转角垃圾桶。

诺基亚在此时震动,跳出2025年的校园欺凌档案:文物走私团伙伪装成旧书回收员,以高价回收为饵胁迫学生藏匿文物,监控盲区犯罪率占比78%。林砚抬头看向走廊尽头的监控摄像头,镜头正对着安全出口,而他们所在的转角处,恰好是监控死角。

去摄影社借设备。他扯下校服袖口的校徽,别在陈墨衣襟上,把你妹妹提到的奇怪声音录下来,那是文物贩子的暗号。路过护士站时,林砚瞥见母亲病房的电子屏:心率监测仪的波动频率,竟与青铜铃铛的234Hz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摄影社仓库里堆满胶卷和旧相机。社长苏晓戴着指套擦拭镜头,听见动静时迅速转身,手中的单反摆出防御姿势——这个细节让林砚想起2025年的物证报告,苏晓的相机曾拍下文物走私车的牌照。

需要GPS追踪相机和荧光喷雾。林砚掀开遮光布,露出暗房里的监控屏,上面正播放着青苔巷的实时画面,第三棵梧桐树下的阴影区,每天下午四点十五分,会有穿蓝大褂的旧书车经过。

苏晓挑眉,将相机递给他:早听说你能预知危险...上周废车场的火灾,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她手腕戴着串青铜铃铛手链,每颗铃铛的裂纹都不一样,这些是在废品站捡的,声音很特别。

陈墨翻开苏晓的摄影笔记,某页夹着张废车场地图,红圈标注的废旧集装箱正是林砚预见的文物拆解点。笔记里还有张照片:穿蓝大褂的男人正在称量旧书,电子秤下方藏着弹簧夹层——那是用来分拣文物碎片重量的特制工具。

下午三点五十五分,青苔巷转角。林砚将荧光喷雾喷在旧书堆上,这种由物理老师调制的试剂能在夜间发出荧光,原理与文物修复中的光谱检测相同。陈雨的日记里提到,贩子会用紫外线灯照射书籍寻找夹层,而他们要反过来,让荧光剂成为追踪标记。

来了。陈墨压低声音。穿蓝大褂的男人推着三轮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