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唯恐弟子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决定要用郑国治水,急忙又补充道:
“公子需知,做活人数从一万到十万,实际参与人数不是简单的扩大十倍。
“若给我秦国修渠,郑国也要十万人做活,实际参与人数要在近三十万。
“因为十万人的粮食需要自外地运输,光靠关中本地是供应不起的,可以说是集秦国全国之力了。
“如此要郑国治水,每年消耗要比长平之战还要多。
“公子可能以为不韦夸浮。
“长平之战四十余万人,比治水的三十万人要多十余万人,怎么会反而消耗小呢?
“因为长平不是天天打仗,多数时间都是秦、赵两军对峙僵持。对峙僵持的耗损远比打仗的耗损要少,但治水可是每日都要做事,没有闲的时候。
“自治水开始,秦国就等于和天地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在治水这段时间里,我秦国没有余力做其他事,将自封于中原,这会遗失诸多先机。
“就算治水这么些年没有大事,中原列国休养生息。
“在我国治水快要成功的后期,一定会有人祸降临,列国会合纵攻之。
“我秦国不是宋国,我王也不是享有仁义之名的宋襄公。我秦国在外被称作虎狼之国,秦君被称为虎狼之君,没有哪个国家会愿意秦国国力更上一层。
“秦国关中治水成功国力增强,就等于列国衰弱。
“到时能出兵的会来攻,出不了兵的也会出粮,五国伐齐的场面将重新在秦国上演,我国必要停下治水去迎战。
“三五个月能打完倒还好说,可以继续回来治水。
“可打不完呢,拖入长平、邯郸这样的经年大战呢?
“土地长时间没有人管,自然生长,花草开于泥田,先前治水就是功亏一篑。
“来犯的国家不需要战胜我们,只要能拖住我们秦国的军队,这么些年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一炬。
“三十万壮劳力和这数年的粮食耗损,尽皆沉到了东海,要知道治水在未完之前是没有任何产出的。
“就算就算没有人祸,那天灾呢?
“治水期间,来一场大灾,粮食减产,那将一切都砸入治水的秦国能不能撑得住呢?
“很难。
“赵国为什么输掉长平之战?因为替换廉颇的马服子急于决战。
“马服子为什么急于决战?或者说赵国为甚要用急于决战没有战绩的马服子替换名将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