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牙不杀其子,其子就不会死!
“我不救我母而救你父母,是因为能多救一个人。
“易牙杀其子奉齐桓公,难道齐桓公不吃易牙之子就会薨吗?”
淳于越点点头,慢条斯理地道:
“不会薨,但或许会心情欠佳。
“一个王心情欠佳,或许就会影响万千黎民生计,那时死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人。
“所以,易牙杀其子献齐桓公,救人不可计数。
“这正是相夫先生的道理。
“若是相夫先生依然认为不妥,那就该知晓无等类无差别的爱不会治国,只会乱国。
“齐国当下,我认为大治需有五:
“一、为政以德。
“要用德行来治理国家,褒奖高尚的,贬乏低劣的,提升国人德行。
“二、为政以仁。
“孟子说要关心民生,以民为本,只要民安定了,国家也就安定了,我认为说的再正确不过了。
“三、为政以礼。
“礼,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什么样的人,该行什么样的礼,做出规定,给出规范,长而从之便为德。
“只要齐人都按照礼生活,就会重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盛世。”
“四、为政中庸。
“在治国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一方的利弊,从中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点。
“若是偏颇某一方,就会使另一方滋生极端思想,长久以往,必定生乱。
“五、为政以身。
“君王应该率先遵从德、仁、礼、中庸,从自身开始做起。
“君王以身作则,哪里还有人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呢?”
淳于越滔滔不绝,讲述完毕,目光投向看上去有些呆愣的少年,笑着问道:
“嬴子以为,我说的对吗?”
嬴成蟜“啊”了一声,连连点头。
瞟了一眼微微颔首,像是在表示同意的田单。
少年觉得可以稍微出格一点,补充道:
“小子认为,还可以加上一条治国以教。
“孔子说有教无类。
“齐国百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礼,又能提升德,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学儒的淳于越稍加思索后,微笑点点头,欣赏地看着少年:
“成蟜所言,甚有道理啊!”
稷下先生慎至眼见儒、墨大战告一段落,发声提出自己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