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君发泄一时的气忿,不顾及燕王无法驾驭臣子,是不忠。】
【战死身亡,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
【功业失败,名声破灭,后世无所称述,是不智。】
【有此三条,当世君主不以你为臣,游说之士不会为君记载。】
【所以聪明的人不能犹豫不决,勇士是不怕死的。】
【如今是生死荣辱,贵贱尊贵的关键,这时不能决断,时机不会再来,希望君详加计议,而不要和俗人一样见识。】
【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
【而齐国并没有向南反击的意图,认为丢掉南阳的损失小,比不上夺得济北的利益大,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来执行。】
【我国将求援秦国,使秦国派出军队,要魏国不敢向东进军。】
【秦齐连横的局面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就危机了。】
【君继续守着聊城。】
【待到楚、魏两国军队都先后从齐国撤回,而你的燕国又一直没有给你支援。】
【到那时,齐国全部的兵力,将会全力攻打聊城。】
【齐全部兵力压上,君还能据守已经围困了一年多的聊城吗?我看是办不到的。】
【栗腹带领十万大军在国外连续打了五次败仗。】
【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却被赵国包围,土地削减,国君被困,被天下人耻笑。】
【国家衰败,祸患丛起,民心浮动。】
【如今,君又用聊城疲惫的军民抵抗整个齐国军队的进攻,这如同墨翟一样得善于据守了。】
【我听说城中现在缺乏粮食,吃人肉充饥。】
【没有柴烧,就烧人的骨头。】
【这个境地士兵都没有叛离之心,你就如同孙伯灵一样擅长带兵啊。】
【君的本领已在天下显现,名声已扬。】
【事已至此,君不如保全兵力,用来答谢燕国。】
【兵力完好回归燕国,燕王一定高兴。】
【你们身体完好地回归本国,孩童可以重见父母。】
【游说之人都会振奋地称赞、推崇君的丰功伟绩。】
【对上,辅佐国君,统率群臣。】
【对下,既养百姓,又资游说之士。】
【矫正国事,更换风俗,事业名声都可以建立。】
【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就放弃燕国。】
【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到齐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