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偃大怒,本想拿李牧回来问罪。
他已经是王了,不是太子了,这些贼子怎么还敢指责他,不听他的命令?
郭开劝谏不可,详叙原因:
李牧看似无名,其掌握的实际权势还要高过廉颇、乐乘。
赵国边境,无论何事,皆是李牧一言而决。
从武将本职打仗上看,李牧懦弱无能,不是良将。
但从对赵国贡献而言,边境只有李牧在时才不需要赵国本土供给,还能够反向输血。
乐乘伐燕能立奇功,吸引胡人注意的李牧功不可没。
先王赵孝成王对李牧极度宽容,答应了李牧“国家不涉生死大事,可不归邯郸”的要求。
如今廉颇、乐乘皆去,李牧便是赵国最有权势的大将了。
他们现在最需求的就是武将支持,需要的是稳稳当当接手权力,是以绝对不可以问罪李牧。
赵王偃听之从之,将问罪王令改为解释手书,发到边境李牧手中:
【国家是否混乱,在于寡人,和女人有何干系?】
不在朝堂,不明邯郸发生何事的李牧阅之,很欢喜。
他从这封王上手书中,看到了一个威严、自承其责的赵王偃。
有这样一个英明敢为的王,即便是娼女为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牧站在边关城墙上,呼吸着冷风。
大漠的风都裹挟着黄沙,比中原的风要粗粝得多。
边关马匹越来越多了,多到了万头。
长久不出战的赵国边军,忍受了胡人漫无休止的辱骂嘲笑,心中的火焰快要点燃自身了。
“快了。”这位身有残疾的赵国大将想着这些,轻声念道。
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向世人证明。
相比于后勤,他李牧更善于打仗!
他不是懦弱,而是有耐心。
要打,就打一个旷世大战,打痛这些叩关袭扰的该死胡人!
边境的李牧雄心万丈,中原的赵国万人耻笑。
宠姬为相,娼女为后。
在本就极为抽象的春秋战国时代,赵国的所作所为显得格外抽象。
魏王圉笑破了肚子。
以不到十万人,打的魏国近二十万大军一路败退的赵将廉颇,竟然投靠了自己。
新继位的赵王偃送出本国新老两位战将不说,还以宠姬为相,娼女为后。
如此昏庸的君王,哪里配拥有那么大的土地呢?
魏王圉磨刀霍霍,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