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王而不是被动由蒙骜叫来的。
这其中差别说来可大可小,全看秦王一心,只是蒙骜才不去赌秦王心性。
王龁却是未察觉到其中分别,捡起一个板凳便砸在蒙骜身前:
“你这老鸟自去富贵!拉老夫作甚!忘了武安君乎!”
王龁、蒙骜,都在长平之战中为武安君白起副将。
与蒙骜相比,王龁对白起印象更为深刻,用兵之法更为佩服。
长平之战最初,秦军就是以王龁为主将,对战名满天下的赵国廉颇。
秦屡进赵屡退,占尽上风,压着廉颇打的王龁却是焦头烂额。
王龁清楚地明白,廉颇要以纵深拖死自己。得韩国献上党,事先入战场的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挖沟渠,筑工事。
秦军作为进攻方,真是一步进一步血。
赵军以工事换秦军性命。
廉颇一共建三道防线,打破一道的王龁面对剩下两道,心里很是绝望。
他不止一次派兵散布“听闻廉颇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原来只不过是个只知道逃跑的无胆鸟人”这种话。
没用。
廉颇不管。
名声有鸟用?能打赢仗啊?
你骂你的,我守我的,看看最后谁是鸟人谁能赢。
也正是这一仗,让名将廉颇的声名从勇气转为善守。
这也是后来燕国栗腹掌四十万大军,没想到廉颇敢以八万兵主动进攻的重要原因。
廉颇不管垃圾话,赵孝成王管。
长平一战,赵国动用了快有五十万人!
第2/2页)
这五十万人青壮力在打仗,田间就没有人耕种,打仗和种地几乎是一批人。
仗打了两年半,赵国粮草跟不上,快要被打空了,贵族公子都不玩用饭食撑死乞儿的游戏了。
赵国不断催促廉颇决战,廉颇回奏。
【此时决战,就如秦有函谷而不守,再言战者其心可诛!】
这两年半秦军一直在攻,赵军一直在边守边继续修建防御工事,这两二道防御工事比第一道强了不知多少!
等第二道防线快破了,廉颇打算加筑第三道防线。
秦狗仗着函谷关占尽便宜,除了匡章谁都打不进去。我这防线比不了函谷关,看看你们这群秦狗打不打的破。
王龁一年就打破赵军一道防线,一年半以后还是打破一道防线。
王龁不敢打。
打就是死伤惨重。
用麾下士卒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