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三章 三支令箭(2 / 2)

南秦北赵 文漾 1910 字 5天前

、五族期盼的大赵皇帝。登基大典那日,他没有按照惯例戴上纯金冕旒,而是选择了五族合金打造的头冠,冠顶镶嵌的白鹿玉、玄铁珠、巫蛊石、火焰晶、盾形纹,象征着五族共治的承诺。

新皇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在万象宫侧殿设立“遗策阁“,将赵庆生前的治国方略编纂成册。他效仿父亲微服私访,在镇北的市集上,听商人们谈论新铸的钱币是否便于携带;在学堂里,看五族孩童一起诵读《千字文》;在军营中,与鸿鹄军将士同吃同住,研究改良后的床弩如何更精准。

然而,统一之路布满荆棘。南汉皇帝萧煜表面遣使朝贺,暗中却与匈奴残部勾结,在大赵商道上设卡征税;北凉余孽利用巫蛊之术,在边境城市制造恐慌;秦国虽已式微,但其占据的函谷关天险,仍是横亘在大赵铁骑前的巨障。赵凛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没有急于用兵,而是先派出使团前往各国。

在南汉的王宫里,赵凛的使者呈上北境特产的夜光琉璃盏,笑着说:“我主愿以商路换太平,南汉的丝绸若能直达西域,获利何止十倍?“萧煜摩挲着温润的琉璃,眼中闪过算计的光。在匈奴的毡帐中,使者献上能日行千里的改良马具,诚恳道:“草原与中原本就该互通有无,何必困在仇恨里?“老单于望着精美的马镫,沉默许久。

与此同时,赵凛在国内推行“青苗法“,由朝廷出资帮助百姓开垦荒地;设立“谏议院“,允许五族代表参与国策讨论;还建立了覆盖全境的医馆体系,胡族巫医与中原郎中共同研制新药。当北境百姓第一次用上改良后的水车灌溉农田,当北凉遗民在大赵学堂里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新国君正在续写父辈的传奇。

五年后的深秋,赵凛站在镇北城头,望着商队扬起的尘土与归雁齐飞。匣中的三支令箭,此刻已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化作流淌在血脉中的力量。他铺开舆图,用朱砂在秦、凉、南汉的疆域上画下圈点,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真正的统一,是让人心归向一处。“

暮色渐浓,万象宫的灯火次第亮起。赵凛轻抚腰间螭纹玉佩,那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信物。远方传来孩童们的歌谣,唱的是大赵如何从废墟中崛起,唱的是五族如何携手创造太平。他知道,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而父亲留下的三支令箭,将永远指引着大赵的方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