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七十五章:胡老大人带不动(4 / 6)

,似乎有些感慨,道。

“二十一岁的进士,也算是年少有为了,比老夫当年考中进士,还要早上四年呢!”

这下,王一宁更加惶恐了,连忙拱手道。

“大宗伯说笑了,下官何德何能,敢和大宗伯相提并论?”

“有什么不能比的,大家同为进士出身,老夫不过比你早入宦海几年,多吃了一番苦头罢了。”

胡濙摆了摆手,却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脸上的感慨之意,却越发的浓厚了,继续道。

“你的才学是好的,当初仁宗皇帝潜邸时就曾夸赞过你,先皇登基后,也夸赞过你文章写的好,治学态度严谨。”

“所以,后来先皇为太宗,仁宗两代先帝编纂实录,都点了你参与,再后来,先皇驾崩,太上皇为先皇编纂实录,更是让你充副总裁官,几代天子,对你,都甚是看重啊。”

话说到这,王一宁还是有些迷糊。

他没想明白,尚书大人怎么就无缘无故的,开始跟他唠起这件事情了。

对于自己的仕途经历,王侍郎自然比所有人都更清楚。

其实,也很简单。

王一宁是如今的六部当中,比较罕见的没有地方经历的官员。

他从考中进士的时候起,就直接入了翰林院,先是当了三年庶吉士观政,随后便被授为编修,负责各类经书的编纂清点,可谓是一个清贵但清闲的差事。

随后,就是熬年头,从编修到修撰,从侍读到侍讲学士,他一步步的往上迁升,速度不快也不慢。

就像胡濙所说的,中间他也参与了几次大的项目,比如太宗,仁宗,宣宗几位先皇的实录编纂,并因此获得了仕途上的小小进步。

但是,要说被历代天子看重,可就是夸大其词了。

要知道,比他早一届,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的陈循,早不知道多少年就已经成了翰林学士,其后又入内阁,到了现在,更是已经迈入了七卿的行列。

而他呢?从入仕的时候起,就待在翰林院当中,一待就是三十年!

直到去岁太上皇北征,带走了大多数的朝臣,临走时提拔了一批人留守各衙门,他才被拔擢出来,到闲散的礼部当个侍郎。

平心而论,三十年的时间,从七品编修到三品侍郎,这个速度的确有点慢,但是,所幸王侍郎入仕的早,所以,他对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

毕竟,今年他才五十四岁,距离致仕且还有十几年呢。

更何况,眼前就摆着一位,七十六岁高龄还在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