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从不摸鱼(2 / 6)

三五个封国被撤掉。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裁撤藩国的……还是建文帝。

这件事情搞不好,就会从单纯的整饬军务,变成动荡社稷的削藩。

如今不比永乐之时,彼时太宗皇帝既是马上皇帝,又是诸王之长,既是君,也是长,所以收拾起藩王毫无压力。

但是,越往后的天子,在对待宗藩上的压力就越大。

没别的原因,因为辈分。

拿当今天子来说,各地的宗藩亲王,基本上全是长辈,还有岷王这样的,太叔祖辈的人物。

这种人物犯了错,怎么罚?

就拿上次的襄王事件来说,襄王的奏本固然是臣子对天子上谏,但是,同时也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天子在其中,处理起来分寸极难拿捏,稍不注意,就必然会落人口实。

所以,对待宗室,要既打又拉,有些事情,天子不方便出面的,需要宗室自己出面解决。

毫无疑问,这个负责解决问题的宗室,之前是岷王。

之后……大概率还是岷王。

因此,这桩婚事是势必要促成的。

但是……

“话虽如此,但是,镇南王未免也太着急了,连年节都不肯等。”

于谦嘟哝了一句,然而,胡濙却没有附和,只是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于谦。

于是,于谦又捻了捻袖子,最终,叹了口气,继续道。

“大宗伯就不担心,陛下因此尝到了甜头,此后这种事情越来越多吗?”

说一千道一万,这才是真正的理由。

于谦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圣人,只要是人,就逃不过私心。

这桩婚事的好处,于谦心里清清楚楚,但是,他还是有些排斥,这种排斥不是针对镇南王,也不是针对范广,而是对于勋贵势力坐大的排斥。

土木堡之变,给于谦的教训太过深刻了。

虽然最终安然无恙的度过了,但是那是有赖天子运筹帷幄,明断千里之功。

实话实说,那段日子,身为执掌京师防卫和前线后勤的兵部尚书兼京营提督大臣,于谦可谓是一日三惊,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大明的百年基业,葬送在他的手里。

正因于此,对于在暗中挑动太上皇亲征,但是真出了兵之后,又畏畏缩缩,屈服于王振淫威的一干勋臣外戚,于谦实在是提不起任何的好感。

他承认,这些勋贵的先辈,都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