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领旨,告退。”
王瑾也知道,这种场合不是他能多留的,所以,得了天子的回话之后,也没有迁延,拱手行了个礼,便退了出去。
随着王瑾离开,文华殿中也渐渐安静下来。
接着,朱祁钰便道。
“刚刚的话,诸卿也听到了,梃击一事,朕已命东厂并锦衣卫仔细查探,若需大理寺协助,杜卿配合便是。”
“但惟涉及东宫之事,不可轻忽,属官备设及赏赐诸臣,该是如何个章程,诸卿便议一议吧。”
应该说,这一次孙太后和朱祁镇二人,配合的还算默契,更重要的是,相较之前,学聪明了不少。
如果单纯从利弊的角度来讲,刚刚孙太后传过来的那番话,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就是在为太子争取利益。
至于所谓梃击香亭一案,只是引子而已。
事实上,无论是朱祁钰,还是在场的诸大臣,对于此案大致心中都已经有了底儿。
那名宦官当场自杀,便是断了线索,想要查出‘幕后真凶’,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孙太后等人来说,也并不想知道这个幕后真凶是谁,他们只想让朝廷上知道,有这个幕后真凶,就可以了。
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借此发难了。
所以,孙太后真正的用意,是落在后面的话,即选得力之臣,备设东宫属官,并赏赐有功之臣。
朱祁钰之所以说他们学聪明了,是因为,这一回孙太后等人,并没有试图掩盖这个目的,但是,表面上却又做的很干净。
朝臣们心知肚明,她是在替太子争取利益,但是,却挑不出毛病来。
太后不是无缘无故的发难,而且,也没有过分强硬的干预朝政。
这一点,从刚刚王瑾的措辞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说的是替圣母传话,并非传旨,而且,话也不是对群臣说的,而是对天子说的。
说白了,这是孙太后作为嫡母,在教导皇帝这个‘儿子’,并非是皇太后在向皇帝下旨。
而且,她也并没有说要让谁进东宫,或者是要皇帝具体赐封谁,只是说了个大方向,所以并不能算作是干预朝政。
既不是无理取闹,又没有干预朝政,自然大面上也就无可指摘。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地方可以挑毛病的话,可能就是在太子朝谢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仪程打发太子出阁受贺,而是多唠了会嗑。
但是这……
拿这种事情弹劾一个皇太后,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何况,她老人家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