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没有明旨,就这么囚在府中,糊里糊涂的。
但是,这么久了,没有一个人关心他到底什么时候能放出来。
为什么?
得罪天子,站队太上皇,在政治斗争当中失败,这都是表象。
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背叛了宗室这个群体。
在各方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他一步步的败坏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贤名”,得罪了一干宗亲。
为了争夺权力,在岷王府前的那一闹,更是彻底寒了诸宗室的心。
风平浪静时,自然无事。
但是,他同时得罪了天子,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诸宗室对他的不满通过宗学子弟之口宣泄出来,不仅让襄王黯然收场,更重要的是,让他失去了最后一层保护符。
若是其他的诸王,哪怕是像伊王这样嚣张跋扈,罪行累累的藩王,犯下什么样的罪行,总是有宗室会出面求情的。
最不济,也会有宗室中的长者,要求天子念及亲谊,从轻至少是秉公处置的。
这当然不是因为各宗室之间真的有多么深厚的情谊,而是因为,他们皆是宗亲,血脉相连不说,更是同气连枝。
说人话就是,大家都是宗室,谁没干过点欺压百姓,嚣张跋扈的事,给别人说情,就是给以后的自己说情,所以,他们自然是默契的很。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宗室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利益联结,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恰恰是那所谓的血脉之亲。
所以,襄王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冒犯了已故的老岷王,这个错误,律法奈何不了他,但是,却伤了人心!
宗室们可以容忍一个嚣张跋扈,恶行累累的藩王,因为再恶行累累,也恶不到他们身上来。
但是,他们不会容忍一个无情无义,连血脉亲情都不顾的宗室,因为,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亲亲之情,就是宗室之间,最大的法!
襄王犯了这层忌讳,所以,在他落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替他出头求情,甚至没有一个人,再提起他的名字。
一念至此,朱徽煣的思绪有些飘远。
话说回来,天子处置襄王的手段,也够狠辣的。
当初襄王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笃定了,从律法层面上,天子没办法把他怎么样,最多就是赶回封地去,这个结果,到底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谁想到,天子根本就不跟他说什么罪行的事,就让他在十王府思过,也不说时限,也不说到底定什么罪。
既然没有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