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煣重新将这舆图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问道。
“陛下,此舆图倒是新奇,既是化外诸国,倒是与我大明无碍,不过,若是能够互通有无,倒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不知陛下绘制此图,是想要?”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反应过来,那么此时再联想起代王移藩之事,加上他之前的猜测,朱徽煣觉得,自己隐隐约约的,也把握到了一点天子的心思。
果不其然,他这个话头递上去,天子的目光顿时落到了一旁的朱仕壥,道。
“这舆图毕竟是参照古籍所绘,许多地方并无实据,诸多细节也不甚详实,所以,朕一直想遣人出海,将此图完善核实,如岷王叔祖方才所说,如若这图上所绘皆是真实,那么,能与泰西诸国互通有无,对我大明来说,却是一桩大好事。”和朱徽煣随口一说不一样的是,朱祁玉的这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是认真。
因为只有他最清楚,这张图如果能够完全证实,或者说能够完善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将会是什么样的意义。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奉行的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商人交换只能带来利润,其本质,其实就是低价购入,高价卖出,买家出钱,卖家出物,商人居中赚取差价,这个过程,本身是不会产生新的财富的,只会让商人攫取利润。
但是,在大明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当中,个体的利润毫无意义。大明需要的是财富,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粮食,需要的是能够遮体保暖的布帛,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铁器,瓷器,需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耕牛……而这些,恰恰是商业不能带来的,太祖皇帝立国,对商人极尽打压之势,原因便在于此。
要知道,像是那种半农半商的小户,忙时种田,闲时进城卖些瓜果蔬菜,自家养的鸡鸭,织的布匹等等,这些朝廷不仅不禁止,而且还十分鼓励。
但是,如果是专门以倒卖倒买牟利的商贾,自己没有任何的产出,却攫取了老百姓的财富。
专门经商的人越多,种地织布的人就越少,相应的,粮食,布匹这些东西的总量就会减少,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进而就会影响到朝廷的岁入,自然是要被打压的。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不独大明一家。然而,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整个国家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的。
既然是封闭的,那么财富都在国内流转,商贾不事生产,却攫取了大多数的利润,被打压也是正常。
可是,如果说,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呢?既是国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