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
遍布京城的近百个报点,围满了士子,商人,还有官吏,但凡读书,识字的,都会购买。
这里面不时会有着朝廷尚书侍郎的文章,有着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大大小小的事,都能在这里找到蛛丝马迹。
今天的头版头条就是:蒙/古臣服。
上面详细的罗列前因后果,以及各项条件,自然都不尽真实,以春秋笔法写来,歌颂皇帝的英明神武,大明的兵锋强盛。
还有一些文坛宿老的署命文章,文笔老到,花团锦簇,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却让人丝毫感觉不出反胃,越发衬托皇帝的光明伟岸。
大理寺一个偏房内,魏学濂一边喝着茶,一边双眼紧盯着还有些发热的报纸,双眼瞪大,颇为振奋。
他对面的是庶吉士孟兆祥,孟兆祥很镇定,喝着凉茶,惬意自如。
魏学濂看了半晌,直觉意犹未尽,抬头看向孟兆祥道“孟兄,你我真是可惜,若是再年轻几岁,说不得能参加今年的武举,到时候也能加入虎狼卫,将来纵横草原,彻底为我大明消除这个祸患,想想都是痛快!”
孟兆祥笑了声,道:“我能理解魏兄的想法,自当今皇上登基以来,武功已远超往前数代,建奴被严重削弱,不足为患。现在是该对草原出手,只是我也不太清楚皇上以及兵部的诸位大人是如何打算的。”
魏学濂一听就滔滔不绝道:“这有什么难猜,这位顺平王乃是蒙.古大汗,占有大义,先一力扶持,同时分化各个部落,待我王师兵锋入草原,逐个击破,建立太祖太宗未完成之大业……”
孟兆祥知道魏学濂有着尚武之心,奈何已经晚了,只能陪他一笑。
如他们这样的不知凡己,另外还令今年的武举格外热闹。
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不赞同。
在京城也有类似复社的小圈子,一干落第的士子,聚集在京师不走,等待明年的复试。都是天下沦落人,自然分外亲近,以‘共促’的名义聚集在一起。
一处酒楼内,熊文举,孙承泽等人也都看着朝报,眉头皱了又皱,神色难看。
熊文举胸口起伏着,义愤填膺的道:“诸位,朝廷当真昏聩,我大明已民不聊生,处处灾情如火,急需钱粮!结果呢,朝廷居然还有银子,粮食给鞑靼,真是……真是岂有此理!”
孙承泽也脸色冷漠,将报纸拍在桌上,沉声道“皇上已不算年幼,百官也都辅政多年,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