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做?”
周应秋显然是有备而来,道:“臣认为,‘新政’是一个方法,另一个要从‘钱粮’与希冀两个方向下手。”
“继续说。”朱栩眯了眯眼,道。
周应秋再次倾身,道“臣认为,钱粮是百姓生存的根本,不能有失。有希冀才能让百姓感到振奋,有力量,有士气,忠心我大明,为‘天下无寒士’而拼力向前……”
朱栩从曹化淳手里接过一杯茶,接口道:“你说的没错。归结起来,就是两方面,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物质上还好说,无非是钱粮,另一个精神,朕一直在让四五馆修书,这‘天下无寒士’就是朕,朝廷,文武百官,天下万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咱们都要拼尽全力,一点一滴的进步要让天下人都看到,这样才能有动力支撑,持续不懈的向前,具体的方式方法,朕会让四五馆好好琢磨,到时候,要在大议上给诸位巡抚大人好好研读……”
傅昌宗,周应秋都是一楞,都暗感朱栩总结的精辟,不由暗自佩服。
朱栩喝了口茶,又放下,道:“你们说的这些朕心里有数了,说说京外的大人们为什么与内阁有分歧?”
傅昌宗与周应秋对视,傅昌宗看着朱栩道:“回皇上,诸位巡抚大人认为内阁的‘新政’计划,推动的过于急切,将会适得其反。刚刚经过一年,许多事情都没有完善,现在需要精雕细琢,韬光养晦,徐徐图之。内阁诸位大人认为天灾重重难休,国库支出浩大,必须要加速推动‘新政’落实,其中南直隶的方巡抚,陕.西的李巡抚,福.建的徐巡抚等都是这个意思,毕阁老的态度比较强硬……”
朱栩倚靠在桌上,手指屈起,缓缓的敲击,目露思索。
地方上这些封疆大吏说的是没错的,‘新政’刚刚经过一年,很多事情还粗糙的很,需要花心思去细化,深化。不管是他们拘于一省之地,还是经验所谈,都是没错,站得住脚的。
内阁的想法朱栩更能明白,现在所有人都已意识到大明面对的困难,内阁的急迫可以说是逼不得已,这么大的灾情,会亡国的,他们如何能不急!
对于内阁的计划,朱栩是完全掌握的,毕自严等人与六部制定了一个‘四年方略’,其中详细列明了每一年需要完成的目标,其中就包括要理清税负,田亩,户籍等等,这些都是非常艰巨的事情,别说一口气这么多,哪怕其中一件,大明上下齐心协力,没有个十年八年也休想功成!
虽然内阁急切过了头,但朱栩并不着急,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