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吃完一个馍馍,看向老太太,道:“老人家,太康县,不,开封府这样的荒地很多吗?”
老太太想了想,看向老者。
老者手不停,道:“我以前也去过一些地方,不少的。”
赵煦明白了,从怀里掏出几文钱,放到桌上,站起来笑着道:“多谢二位老人家招待,我们歇好了,这就赶路。”
两个老人家一见,死活不肯收钱,硬塞回给赵煦。
赵煦不得已又拿回来,再三抬手道谢,离开这户人家。
赵煦往回走,心里有些压抑。
今天,他算是见识到大宋真实的一面了。
胡中唯跟在后面,似无所觉的道:“官家,这事啊,在我记事时就有了,我爹娘就是带着我逃荒的。”
赵煦回头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胡中唯今年四十多了,岂不是说,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仁宗朝就有了?
那个当朝士大夫津津乐道,心心念念的清平盛世?
陈皮不满的看了眼乱说话的胡中唯,陪着笑与赵煦道:“官家,我大宋还是富盛的,不用太过忧心。”
赵煦默默无声,是不是,他心里有数。
赵煦绕过这里,又去了几处,没带几个人,深入农户家中,甚至还借宿了一宿。
第二天,赵煦转到东明,不止在田地间行走,假借一些身份,在几个大户人家流转,甚至是冒充商人,着实探听到了不少事情。
一直到二月初,朝廷里一再催促,赵煦这才离开地方,返回开封城。
马车里,赵煦翻看着一路上记录的心得,心里闪过种种念头。
‘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分地,制定新的赋税等等。
但现在看来,有些事情,考虑的不那么周全。单靠朝廷制定的法度来推行,还不足以解决土地矛盾。
“变法,在法也在人……”
赵煦轻声自语,法度再好,还得要有人执行,如果执行的人理解偏差,或者根本就是借此谋私利,那简直还不如不改。
所以,必须要锻造一支,坚定,干净,百折不挠的变法队伍!
赵煦抵达开封城,还没有入宫的时候,政事堂正在开会。
四个相公,六部尚书,侍郎等其在,蔡卞在做报告。
蔡卞拿着手札,看了眼众人,道:“第一,反对变法者众。这一点,无需我多说。反对者占据了多数,从各县衙门到地方,甚至是普通百姓,都坚决反对。第二,从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