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阶级矛盾迅速激化。而北魏六镇则成了社会矛盾的交织点,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于是便爆发了北魏六镇起义。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匈奴人破六韩拔凌首先在沃野镇举起了起义大旗,相继攻占了沃野、怀朔和武川等镇。起义失败后,20余万起义军被迁至河北。由于河北灾荒流行,无食可就,杜洛周、鲜于修礼和葛荣等又相继率领镇兵起义。与此同时,羌人莫折大提和敕勒族人胡琛部将万俟丑奴等又相继在秦州和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起兵,起义的烽火又燃遍了关陇地区。直到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起义才被镇压。
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腐巧统治,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北魏的分裂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年仅三岁的族子元钊为帝,临朝称制。在镇压六镇起义中权势日隆的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以此为籍口,遂率部兵攻入洛阳,拥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并把胡太后和元钊沉死黄河,又在河阴杀王公卿士2000多人,史称***河阴之役***,尔朱荣专制朝政。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不甘心充当傀儡,设计诛杀了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又带兵入洛,废杀庄帝,另立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这时,从河北返回山西的六镇镇兵又在其首领高欢的领导下,多次起义。尔朱兆当政后,为了稳固他在山西的统治,遂答应了高欢欲将20多万镇兵仍带回河北就食的请求。高欢脱离了尔朱兆的控制后,遂在河北扩充实力,并与尔朱兆的矛盾日深。结果,高欢击杀了尔朱兆及其党羽,进入洛阳,废杀节闵帝,另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为了摆脱高欢控制,率轻骑西入潼关,投靠了关中的宇文泰,北魏分裂。
二、东魏、北齐兴亡
东魏兴亡孝武帝入关以后,高欢遂拥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又迁都邺城,史称东魏。东魏建立后,曾与西魏发生过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等多次战争,互有胜负。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死,其子高澄继掌东魏大权。不久,即发生了侯景之乱。两年以后,高澄死,其弟高洋继掌魏政。天保元年(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东魏亡。
北齐兴亡高洋废魏帝后,建国号齐,史称北齐,高洋是为北齐文宣帝。文宣帝时期,是北齐的鼎盛时期。但高洋死后,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均田制迅速破坏。故北齐武成帝高湛曾于河清三年(564年)重颁均田令,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