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辽在于徐晃大战一场之后,因为兵力不足,没有贸然下令追击,让徐晃领兵回营。之后徐晃就高挂免战牌,紧闭营门,不再出战。
吕布与听从了张辽的意见,决定了两个有效的方案,于是确定之后,两人分道扬镳,依计而行,因为除此之外,吕布没有更好的策略。
其实我们常常说的人数都并不是真正的总人数,比如说骑兵两千,指的是士兵的人数,可以上阵杀敌的人数,但却不包括运粮的、补给的,医务人员以及伙食人员,否则林林总总,我觉得两千五百人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吕布带领一千五百人秘密地离开了大营绕道探索其他的路线,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他觉得这次应该也会成功的。而张辽则实施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使徐晃上当,竟然派出了一百名老、弱、病、残在外面肆意的谩骂羞辱敌军,自己则谨守大营,等待吕布的消息。
而徐晃呢,在看到这一幕后,果断的判断出了这是敌人的疑兵之计,于是坚守不出,并严令,禁止任何人出战,同时不断的派士兵在营中来回走动,目的是掩人耳目,混淆敌人的视线,让敌人摸不清自己的底细。
因为赵雪梅分给他的士兵并不多,为了后续的战斗,需要时间布置战场,于是才有了让徐晃领兵建营,让徐晃拖住敌军三天的时间,而且人数只有五百人。徐晃站到营边,回想起赵雪梅下令的一幕也是有些忧心忡忡。
因为他能感受到赵雪梅下令时的无奈,因为本来的五千人在那场混战之后,尽管后来收拢了一些兵马,但可战的部队只有3500人,不过徐晃当时却很有自信的接下了这个貌似风险很大的任务。
因为徐晃觉得这个任务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如果全面因素综合考虑,还是有15%的几率可以成功的。因为再接任务的时候,戏志才再次进行了考校,虚晃的答案令他十分的满意,而且两人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临行的时候,戏志才还提出了三条策略:第一增灶计,第二增兵计,第三撤退的计策,而且交代若是依计而行,可确保撤退无疑,但是这就要看天意了,因为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的增灶就是故意增加炉灶,显然暗示人很多,增兵嘛,就是同样的士兵,换不同的装备,在大营前走动表示人多。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策略,即便是有,人与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执行命令也是不一样的,而且事情的发展总是存在着多种不可估计的因素,事情的桥段也不会按照你所想像的那样发展。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