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定规模程度后,其掌舵人不顾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要收回加盟经营权,并且投入了巨额资金对公司进行重组。这个决策,在当初所有人看来简直是自找麻烦,甚至还在某些方面来看拖累了顺丰的飞速扩张。但当顺丰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后,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这家公司在众多快递公司中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脱颖而出,从而一举就奠基了其国内快递业中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周利文目前的决策,正是避免走顺丰之前的错误道路。与其之后再花大精力重整公司,倒不如提前就在设立过程中按照正确的道路进行。当然,目前的资金投入的确庞大,可这些资金投入并非是没有意义的。
先把直营和经营控制权放在一边,仅仅从房地产发展角度来看,目前购入的各处地产用不了几年就能快速增值,从而使快递公司拥有大量的地产储备和获得远期巨额利益。这笔帐无论怎么计算,周利文都是稳赚不亏,他这一招说到底并非是他首创,而是拿来主义。
肯德基、麦当劳。这两家为世人异常熟悉的洋快餐可谓无人不知,自从八十年代,肯德基第一家店进入大陆市场后,麦当劳紧随其后也随之而来,仅仅数十年时间,两家洋快餐几乎开遍了神州大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或者是落后的内陆省市,处处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
许多国内学者为此都在研究这些洋快餐的快速扩张和独特的经营方式,并为它们所创立的“标准化”快餐制度所津津乐道,就连一只炸鸡翅或者一个汉堡制作完成后多少分钟没有售出就丢垃圾桶的这些细节全都大书特书,鼓吹此举以证明严格的科学管理经营给企业所带来的良好形象同样能够使用在快餐业中,并且获得成功。
这些事例,恐怕有不少人知道,甚至也有不少学者为此出版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赚取数额不少的稿费。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因为许多人并不清楚,自这两家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在这数十年或者说直到今后数十年的经营中,实际从快餐业务所获取的利润仅仅之占了很少一部分,有些门店甚至是亏损经营,必须依靠其它门店的利润补贴才能维持。根据后世所披露的一份资料显示,30年来,以肯德基一家为例,整体快餐经营在大陆获取的利润不超过20%,剩余的80%利润并非从正常经营中获得,而是来自他们的门面、地产增值。
这个令人惊愕和不解的结果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它在扩张初\u67
c54
1f就不断购入地产作为经营场地,从而在中国房地产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