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00章 好事啊(1 / 4)

陌路商途 夜深 3044 字 2021-07-01

李祺是沪海纺织集团的一名职员,沪海纺织集团曾经是本市赫赫有名的大型纺织企业,其下属几家纺织厂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首发】但随着十年代后,纺织品行业受到了国内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冲击,经营每况愈下,纺织集团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环,成为日暮西山的老大难。

从十年代末期起,纺织集团下属各工厂就大批开始下岗、重组,市里试图在企业改革闯出一条生路来。可改来改去,生路到没找到,死路到是处处在,仅第一棉纺厂的二家分厂就先后支持不下去,整个厂包括近千名职工都成了改革重组的牺牲品,甚至差一点儿形成**。

2002年时,世界纺织品持续萧条,棉花和成品的行情进一步下跌,更加剧了沪海纺织集团的困境。无奈之下,纺织集团只能另想办法,在上级要求再也不能以盲目下岗方式剥离企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要求下,纺织集团的领导们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给他们想出了一招。

李祺在纺织集团总部工作,她的岗位虽然普通,仅仅只是办公室的普通一员,平日里负责些件打印、整理的工作。不过,这个岗位看似不起眼,可实际上集团总部的一些消息还是很灵通的,毕竟有许多件都要经过她的手。

卓杰问她有关三分厂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从李祺这听说的,随着企业的困境,纺织集团的领导最后想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出售在市区的企业地块,把企业整体搬迁到郊区去。以优质地块换取便宜的地块,从获得差价来对企业和集团进行补贴。

这方式,瞧上似乎很有道理。根据纺织集团内部讨论,位于市心的地块如果按照市价卖出去,然后花上其20%的费用在郊区重建工厂,这样一来就能保持工厂和职工的继续维持。而多出来的利润,除去补贴企业和集团的亏空外,还能用一部分来给设备更新换代,以提高产品质量、工艺,以达到竞争力的效果。

当然了,最终是不是像所描绘的蓝图那样美好,这个谁都不能保证。国有企业嘛,当头头的不可能一直坐在这个位置上坐到退休,拥有行政级别的领导只要在其位上做出成绩来,然后想办法调离甚至高升,这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前提是要有成绩,而这个方式恰恰就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见效最快的成绩来源。

周利建议卓杰去贷款炒房,可卓杰这人实在是小聪明过了头,觉得这种方式还是不保险,最保险的就是一分钱不出想办法在什么项目上捞点回扣。正是这种心态,他突然就想到了妻李祺和他提到的纺织集团三分厂的事,找周利打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