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二流调教顺了小龙镇,发现每天就那点量涨不动了后,听李站长介绍,及时抽身去了另外一个叫二郎滩的镇。
这个镇名字好像是个水边,其实离嘉陵江还远得很,镇子外边就一条两米宽的小河沟,也不知道这滩是什么滩。因为有李站长的介绍,何二流直接就按龙光镇的条件照猫画虎。对方显然也知道条件,爽快地同意每天代烘蒸十吨蚕茧的量。
搞定了四个乡镇,每天的收购量基本能保证三十五吨以上。平均收购加工成本一万五千元每吨,王胖子那给的价是四万二千元每吨,一天百万的净收益啊,可惜夏茧马上就要收尾了,这生意没有几天好做了。
七月二十日下午,何二流家的电话终于是给安装好可以用了。叶芦伟热情的打给王胖子通报好消息时,王胖子却给了个坏消息。他的钱没有了,正在到处筹措,让叶芦伟要么压货不发,要么先赊给他,他本人可以来龙光镇签字并且留下等钱到了才走。
叶芦伟郁闷了,你个两百斤的胖子值毛的个钱,留下你说不得还要贴饭钱呢。让他先过来再说,就挂了电话。
这几天的发货量,估计都把两江上光东人的钱都抽干了,现在的老板还是太穷,组织上千万的资金都不知道是多少个老板拚凑的。
王胖子当然不可能跟拉货的解放车过来,现在还在资金累积阶段,钱都是用来再生钱的,这批生意人还不太愿意消费。王胖子当然也不会太过苛刻自己一身的肥肉,包租了一个渝洲的长安面的,第二天下午就到了龙光镇。
为了接待自己第一个大顾客,叶芦伟基本上把镇上能想到能调动的资源都用到了。
托了周一闷去联系镇政府招待所,要了一个“大领导”来才住人的房间,然后派人去把胡勇家里的东芝牌彩电给拉来了,还好这年头是无线天线,不是什么有线电视,把天线挂窗外就可以看了,三个台只有中央台和蜀川台看得清楚,渝洲台效果就很呵呵了。
龙光镇这个位置现在靠着水运和国道还比较繁华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有一点。再过十来年,高速公路和嘉陵江电航工程完工后,嘉陵江在龙光镇这一个大回头弯,就成了经济和交通的双料死角,大约从2005年起就再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只有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的渐渐衰退下去了。以叶芦伟来自后世的眼光,最多五十年,这个镇说不定就会成为遗迹。
王胖子活了三十有五,这辈子从来没有被人这么认真对待过。镇上最好的招待所最好的房间,日本大彩电!另外还有一台电冰箱!居然丧心病狂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