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若能继续封锁了城门,瓮城将是他们死地,瓮中捉鳖。
明朝京城的每个城门都有一个千户管理,这个千户被称为门千总,整个西直门其实很大,朱四郞只看到城门洞、城墙、城楼和箭楼上有军士,其实整个城门结构复杂还有很多建筑,不只藏兵贮存大量军械。城墙上还有三间地堡式城楼,这个建筑主要是存水的,设有水窝,一旦城门受到火攻,水窝里的水会通过五个水眼流出直接灭火。
这次他们送到京师的货共有两个去处,一是太医院生药局,主要是送灵芝,另一是内府尚膳监,主要是送蘑菇等食材。
进城门时,张三便问了两处所在,让朱四郞意外的是,尚膳监不用多说,那是负责皇宫里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的,自然是在皇城里面。太医院这个负责皇宫里医疗事务的机构居然不在皇城里面,至少是目前不在里面。看来皇宫里突然要是谁生病了,那找医生还不方便呀。呵呵,当然了,想来那些御医应该有值班制度吧,那皇宫里估计也有小药房,皇城可是到点就关门的,不论什么人没有皇命不得开皇城门。
朱四郞一行先找了个大客栈,安置下来之后,才去两处交差。事实上,自朱四郞穿越后,特别是他开始建设大洋河村之后,他不大愿意与官府打交道,后世所知的历史知识总让他感觉到官府不可信。
中国封建社会官府的信誉大多时候不是建立在制度上,而是建立在负责人个人身上。人有千面,有出身学识社会等种种背景和身分,这个时代信息透明度太低,极度的不对称,指不定就有哪个层面会影响到事情的发展或决策,所以对于来自京城的采办,朱四郞的态度一直是能少打交道尽量少打交道。
第二天,朱四郞带着送到内府的货,往皇城而去。很快的他们便被人领进了皇城,在朱四郞眼里皇城内外差别不大,只不皇城里过没了百姓,没了众多商家,多了些当值的兵丁,往来办事的官吏,当然他也知道他现在看到的只是皇城一角,只是尚膳尚的所在。
尚膳监有掌印及提督光禄太监、总理太监,下设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房等厂监工等多个等级分工。里面的大人们并不象后世电视剧里那般阴柔,也没有吃卡拿要。朱四郞没有见到太监和少监之类的大人,与朱四郞等打交道的是一位黄姓公公,朱四郞不会叫他公公,而是叫他大人。
“你几个就是那个出祥瑞的村里的,那个什么村来着。“黄公公的嗓子还真是公鸭般的。
“回大人,小的们是宣府左卫大洋河村的。“朱四郞施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