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零二节 鱼海!鱼海! 2(3 / 4)

西方大秦?”薄世闻言,也是想了起来,据说几个月前,匈奴人送了一批奴隶来长安给天子做礼物。

其中有个奴隶,自号乃西方大秦国之使者。

哪怕薄世远在新化,也从一些邸报与书信中知道了这个事情。

但却没有放在心上。

对中国来说,大秦也好,安息也罢,都是远在天边的不知名国度。

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贵族们,很多连匈奴的事情都不想关心。

因此,大家也就是将之当成一则趣闻看待。

但此刻,当薄世得知,眼前的这个巨大的滑轮组的制造原理,是来自那名为大秦的国度时,他的态度也变了。

“如此说来,这大秦大抵也算是一个有道之国了!”薄世评价着:“有机会的话,吾回长安,或可召那大秦使者问上一问……”

这样的评价。对于中国的士大夫贵族阶级来说,已经是很难得了。

毕竟,如今的国人,对于外部世界。基本上都是将那些国家的人民,看做是两条腿走路的野兽,需要中国爸爸‘教化’和‘感化’,才能知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有益于世界的人。

能让一个贵族对一个域外之国,做出‘有道’这样的评价。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越。

“子仁兄,某倒是见过那大秦之使……”徐偃微笑着道:“其人相貌大体与中国类似,也还算知礼,据说陛下命其随《诗》博士王公进学,翌日,或可与兄坐而论道,也说不定!”

薄世点了点头。

诗经是诸子百家都认可的圣典,与尚书、洪范等著作一样,在此时,不拘黄老儒法墨。都会研究和阐述。

当然,在一些细节上的理解,各派就南辕北辙了。

哪怕是同一派系,不同的流派,也可能出现争论。

说话间,楼船就已经顺风驶出了上千步,几个士卒,拖动一个巨大的船锚,将之沉入河底。

薄世与徐偃都将视线的焦点转移到那个还沉没在水中的巨网之上。

天子动员了少府技术水平最高的东园寺,几百名当今世界最顶级。最灵巧的工匠,用了半年时间,在少府和墨苑的无数专业人士的智慧帮助下,花费无数金钱。最终才制造出三具拖网。

仅仅为这三具拖网,不计人工,单单是材料上,少府就支出了起码六七百万钱的巨额资金。

平均每具拖网,仅仅是它本身,哪怕是就地分解。也能值钱百万。

而且,要维护和保养这种苎麻编织成的拖网的成本也非常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