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官员大概三十岁上下,身材比较修长,但却并不显瘦。生着一张带有浓厚北方士人特征的方脸,棱角分明,蓄着满腮的胡须。
他执着玉圭,郑重的对刘彻叩一拜。然后道:“臣丞相史禁昧死以奏陛下:陛下仁善,欲令民多养马,民多养马,则国家武备强,此陛下之神圣圣明。所以能洞见万里,臣禁愚昧而不能达也!”
一上来这货就是一个标准的朝臣马屁,拍的刘彻还是比较舒服的。
最起码,人家不惧怯场,能在刘彻面前,畅所欲言,单单是这个心理素质,刘彻就觉得,应该给他升升官。
于是,刘彻低声对身旁的汲黯问道:“此何人?”
汉室的丞相府。是一个规模庞大,雇员数千的庞大机构。辖下大小官僚数以百计。
大部分人,刘彻连见都没见过。
登基三年了,刘彻到现在都认不全丞相徽事呢!(丞相徽事,比六百石,主佐丞相长史)
更别提四百石,且编制高达数十人的丞相史了。
就好比天朝b,一般不会认得国务院下属的某研究机构研究员一样。
但汲黯作为尚书令,却必须认得每一个丞相府中的办事员,尤其是负责具体政策研究和文案记录的丞相史。
所以。汲黯几乎是立刻就答道:“陛下,此乃丞相史文禁,河东人!”
而文禁见到这一幕,只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遭受到了重击一般。一时间有些口干舌燥了。
让自己的名字,上达天听,是无数如同文禁这样的中低级官员的梦想。
当初张释之为郎,服侍太宗皇帝,整整十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
但一朝上达天听,官职就跟坐了火箭一样,短短数年,完成了级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成为了汉家廷尉,天下名臣。
文禁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咽下口水,接着奏道:“陛下所问,臣虽愚钝,不明于礼乐,然,有所愚见,愿奏与陛下,略作参详!”
刘彻见此,笑了起来,别的姑且不乱,此人能在刘彻故意问了他名字后,依然能保持脸色不变,语不改,单单就这一点,就能提拔他去兰台做一个尚书了。
对人才,刘彻从来不惮给予尊重和优待,于是,刘彻也正色的道:“公请试言之!”
完全的一副礼贤下士,求贤如渴的明君范。
实际上,在汉室,皇帝在面对中下级官员时,常常会放下皇帝的架子,和颜悦色,甚至与之平等对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