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百九十九节 暴躁的晁错(2 / 6)

现了,有绣衣卫,乃至于他的御史大夫衙门的御史,混在了陈嬌的捕鲸队伍里。

长安的天子,在这个事情上的态度如何。

就很难评说了。

除了天子之外,晁错现在还面临着整个朝鲜上下的巨大压力。

上至朝鲜君刘明,下至市井百姓,编户之民,许多人,都对他这个御史大夫,以及他所持的观点与言论,抱着深深的疑虑与怀疑。

叹了口气,晁错站起身来,看向悬挂在这个宫殿一侧的墙壁上的一张张字条。

这些字条,都是他这半个多月调查出来的事实,亲眼所见的见闻,还有朝鲜内史衙门和王国档案里记载的有关事务。

这些字条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在晁错眼里,它们将朝鲜王国归汉后的发展脉络,清晰无误的呈现出来。

一切的开端,始于最左侧的那一张字条。

这张字条,来自朝鲜王国的使馆。

很可能最开始,当史官写下这张字条上的文字时,朝鲜君刘明,还在遥远的梁都睢阳。

“元德二年八月,诏以梁王武子明为朝鲜君。元年,君主朝鲜,奉诏更王险城曰:平壤。置内史、分郡县,如中国故事。”晁错念着这一切的开始:“二年,君以故萁子朝鲜之后,韩王准之女为夫人。梁王出内钱二十万万,委中尉张羽、内史韩安国,佐君。”

从这张字条开始,朝鲜王国,成为了中国之土。

就跟宗周之时,姬周天子封镇自己的亲戚和子侄,镇抚夷狄一般。

但,当时间走到了元德三年时。

朝鲜王国的变化,脱离了晁错所能认知和熟知的中国历史演变进程。

“七月流火,君作《三水之赋》,命将军安国、将军羽,各自将兵,晓瑜朝鲜全国,移风易俗,编户齐民,有敢不从者,皆完为城旦春!”

这个事情,哪怕是长安城的市井百姓也听说过。

当初,朝鲜君刘明,刚刚就国,就采纳中尉韩安国之策,下令全国一切部族和旧贵族及其部曲、奴隶,全部必须接受中国文字、法律、制度。

这在当时,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动,甚至还引发了叛乱。

刘明于是做《三水之赋》,感慨朝鲜山河壮丽,发誓要尽为中国。

然后,刘明以朝鲜君的名义,下令镇压一切不服和反抗。

在刺刀和马蹄之下,刘明用暴力,完成了朝鲜的中国化。

旧朝鲜的一切部族与贵族,全部消失。

取而代之的中国化的郡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