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妇人之子阳唯,虽然战死沙场,但死之前,却是有着战功。
从刘彻了解到的来看,其记录在案的功勋,包括了传递军情、斩首两级以及获匈奴战马三匹。
依照制度,哪怕他战死,这些战功也可以为他的家人带来一笔不错的赏赐。
包括一栋标准的军属宅院、一笔一次性的总价值不低于两万钱的军功分赏、其遗孀和遗孤每年两百钱的津贴(持续到遗孀改嫁/遗孤始傅),以及一个一子入思贤苑的名额。
若是阳唯有着组织,有着长官庇佑。
靠着这些补贴和分赏,他的家人就算不能过上小康生活,一般的温饱基本也可以满足。
一子入思贤苑,更是一个可以让家族有可能迁跃阶层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有着足够的补偿和收益,天下人才会如此踊跃的从军。
但问题就在于——这阳唯是自带干粮的炮灰。
背后既没有组织,也没有靠山。
是以,他留下的遗产,对于他的家人来说,非但不是一个保障,相反,还可能是一张厄运的符咒。
如同小儿持金于闹市,总会有人心起歹念,欲要霸占和强夺。
特别是那个思贤苑的名额,就像是一张不记名的北大录取通知书。
转瞬之间,就在一个圈子里激起波澜。
于是,有人开始动手,勾结或者说指使着基层的几个相关官吏,将这本该属于阳唯之子的名额,移花接木,给了自己的儿子。
这并不需要什么太多技术。
左右不过修改一下户籍,将自己的儿子,顶替掉阳唯的儿子就可以了。
上面有人动手了,下面的经办者怎么可能会闲着?
你上头的人拿走了最大的肥肉,下面的人总得喝点汤吧?
且在官僚眼里,既然有人动手了,那也就意味着,哪怕天塌下来,也是个高的去顶。
于是,在经过一番操作后。
阳唯的所有应得赏赐、抚恤金、津贴以及其他待遇,莫名其妙的一滴点都没有落到阳唯遗孀和遗孤身上。
但在少府和内史的档案和报告里,却显示着这些待遇,都已经足额发放。
官僚们的手段,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欺上不瞒下。
阳家人自然不服。
不服就要上访。
少府、内史、廷尉,乃至于执金吾,相关衙门挨个的去找。
但,有人既然动手了,岂会让他们去告状?
游戏、地痞无赖、官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