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了无人问津的偏僻之处,要么就是躲在哪里、或者昏迷在何处,没有看到李郃借秦国士卒传达的讯息。
于是他对卫鞅说道:“还有六人,请左庶长派人找到他们,送还我国。”
在旁的秦人皆怒不可遏,却不敢发作,卫鞅也只得老老实实接受,吩咐人照办。
见此,李郃便准备拉着秦王登上其中一辆马车。
此时卫鞅又上前恳请道:“请允许我与我国大王通行。”
他怕李郃不答应,又补充道:“在下乃秦国左庶长,若少梁要与我秦国签署停战约定……”
李郃明白了,点头同意卫鞅通行,但条件是不允许携带卫士。
卫鞅答应了,在李郃的监视下,搀扶着秦王登上马车。
“回少梁!”
随着李郃高呼一声,百余奇兵齐齐欢呼,各自登上马车。
轰——
北城门缓缓敞开,一队马车不急不缓地驶了出来。
为首的便是秦王与卫鞅乘坐的马车,同乘的则是李郃与彭丑,倘若这对秦国君臣敢有什么异动,李郃与彭丑任谁都能将这对君臣撕碎。
从窗口看着马车缓缓驶离栎阳,秦王的面色阴晴不定。
倒是卫鞅神色如常地与李郃交谈起来,试图化解马车内的敌对与紧张气氛。
然而李郃却没有与他闲聊的意思,他实在太疲倦了。
不得不说,在白雪皑皑的雪原上,马车的速度还不如奇兵步行来得快,截止次日天明,三十辆马车居然只走了二十里。
好处是省心省力,除了狐贲等驾车的三十名奇兵,其他人则可以在马车上歇息。
包括李郃,亦当着秦王与卫鞅的面,抱着脑袋在车上假寐,只留下彭丑绷着脸,目不转睛地盯着秦王。
期间,秦王不止一次瞥向李郃摆在身侧的那柄剑,仿佛想要夺剑反抗。
卫鞅似乎是看出了秦王的意图,按住了后者的手,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
秦王看了一眼体格魁梧的彭丑,闷闷地长吐了一口气。
才继位没几年的他,渴望着完成其父生前的遗愿,攻下河西,与宿敌魏国分个高下,谁能想到竟会一个小国的士卒俘虏,实乃奇耻大辱!
越想越气,越气越疲倦,他将身体挪到靠着车厢的一侧,口中大骂:“连一块毯子都没有么?”
小憩中的李郃睁开一只眼睛瞥向秦王,随即又闭上,没有理会。
这是你秦国的马车,你问我?
唯有卫鞅苦笑着宽慰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