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千余魏卒的戒心与惶恐,他们终于相信,这些少梁士卒确实不会对他们不利。
而此时,李应也来到了李郃、郑侯等人身边,笑着调侃郑侯道:“我记得你与华贾走时只带走了五百余人,怎么平白变出了这么多人?”
郑侯摊摊手说道:“虽然走时是五百余人没错,但我元里卒,可是有七千人呢……”
李应无言以对,只得笑骂一声:“数月不见,变得愈发狡猾了啊……华贾呢?”
见李应提到华贾,郑侯收起了脸上笑容,似有深意地看着李郃解释道:“我与他走散了,他应该也是在附近……”
李郃自然明白郑侯的意思,点点头对李应说道:“李应,你带陷阵士去附近看看。”
“好!”
李应也知道事情缓急,顾不得再调侃郑侯,连忙带着陷阵士去寻找华贾。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李应就在远处看到一群同样在一群秦军包围,且同样高呼‘我乃东梁卒’的魏军,大约有三千人的样子。
“好家伙。”
李应对身旁众人埋汰道:“走的时候就五百人,几个月不见居然就变成了五千人,比兔子下崽还快。”
彭丑、狐豨、狐奋等人皆笑了起来。
但调侃归调侃,李应还是出面与远处的几名秦军千人将交涉了一番。
那几名秦军千人将原本就顾忌于那些高呼‘我乃东梁卒’的魏军,生怕真的误杀了少梁人而引起少梁军队的敌视,但也不肯将到手的功劳白白让给跟在他们屁股后头的少梁军队。
于是他们派人请示了秦将公孙壮。
公孙壮一听就猜到了那些自称‘东梁卒’的魏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魏军之中,会且有资格自称‘东梁卒’的,也就只有魏瑕阳君麾下的元里魏卒。
只不过据他所知,少梁之战后元里魏卒只剩下五百余人跟随瑕阳君返回河东,其余几百人都选择了留在少梁,如今一下子冒出来五千余名‘东梁卒’,这肯定是郑侯、华贾二人为了保全其麾下兵将,故意叫麾下冒称。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事。
在略一思忖后,公孙壮做出了答复:“……就算卖少梁一个面子吧。转告那几名千人将,那些自称东梁卒的俘虏,就交给少梁的军队看管,不必插手,另外告诉他们,功勋也不会少了他们,那些自称东梁卒的俘虏,全部按斩首统计。”
他乃秦军上将,地位比缪琳还略高一些,自然也能做出这样的许诺。
再者,他相信就算嬴虔在这,也会做出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