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攻打的一处关隘。
接到这个任务,桂海求心中还颇有微词,认为刘子秋把最困难的任何交给了他,让他失去了争取头功的机会。其实他却不知道,刘子秋并没有指望他真能打下大散关,而是利用他这一支兵马牵制大散关的守军。
攻占了大震关和安夷关,刘子秋的大军已经可以长驱直入突进扶风郡了,打不打得下大散关已经不那么重要。但是刘子秋并不打算在扶风和杨玄感的军队展开争夺,而是要一路杀奔长安。只要打下了长安,杨玄感在其他地方有再多的兵马也无济于事。到时候,刘子秋完全可以对他们进行招安和收编。当然,肯定也会遇到反抗。但无论如何,离开了杨玄感这个主将和杨浩这面金字招牌,不管什么样的反抗都难成气候,大可以各个击破。
安排桂海求攻打大散关,刘子秋还有一个考虑。桂海求为人谨慎,面对兵力充足、防守严密的大散关不可能硬拼。如果换作文昊、张亮或者史大奈,只要是刘子秋下达的命令,他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那样的话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而刘子秋又不能把意图说得太明了,否则士兵们肯定会难以尽力,甚至会影响全军的士气。士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实实在在,可鼓不可泄。
可是刘子秋这次却估计错误了,桂海求并没有放弃,一路上他都在默默盘算着如何攻下大散关,他也想立功,首功没有,拿个次功也行啊。但有一点刘子秋没有看错,桂海求确实很谨慎,或者说很惜命,面对兵力充足的大散关,强攻肯定不行,他在考虑如何智取。将近天黑的时候,还真让他想出一个办法来。
夜已深,大散关上一片宁静。大多数守关将士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城头上只有少数巡丁。但城头上扎了无数火把,将关里关外的情况照得一目了然。忽然,有人看到从关城北面来了许多人马,黑压压一大片,隔得太远却看不太清楚。
关上立刻响起示警的铜锣声,在黑夜里显得格外地刺耳。守卫大散关的是杨玄感手下的大将赵怀义,他治军甚严,守关的一万人也算是杨玄感部下有数的精兵。听到示警声,士兵们反应迅速,从营帐中冲了出来,一边忙碌地穿着衣甲一边冲向城头。很快,城头上就布满了各执刀枪弓箭的士兵。
城外的那队人马越来越近,可以看出来那些人衣衫破烂、狼狈不堪,却不像是来攻打关城的。而且北边是扶风郡境内,应该属于杨玄感的地盘。这支从他们后方出现的军队是敌人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但赵怀义却不敢掉以轻心,仍然下令道:“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