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众人议论纷纷,萧铣不由说道:“投降可以,但必须保我西梁百姓不受伤害。不知何人敢出使洛阳?”
却见帐下一人大叫道:“大王,万万不可。”
萧铣一看,却是杨万项,不由皱眉道:“杨爱卿,有何见教?”
当初杨玄感在武关集结重兵,本意是攻打萧铣,夺取巴汉一带的粮草,不料却被刘子秋率军攻破,杨氏七兄弟只逃出杨民行和杨万项二人。杨民行、杨万项走投无路之际,只得拜入萧铣门下。萧铣并不知道当初杨玄感曾经打算对自己用兵,念这二人是名门之后,便将他们接纳下来,委以军职。
杨家与刘子秋的仇恨已经不可调和,杨万项又怎能同意萧铣投降刘子秋,连忙拱手说道:“大王不经一战,便举国投降,只怕难免落得李渊一样的下场?”
萧铣只想光复西梁故土,并无大志,因此也不关心长安、洛阳两地的动静。他只知道李渊投降了刘子秋,却不知道李渊现在的情况如何。听了杨万项的话,萧铣不由紧张起来,连声问道:“李渊如何了?”
其实,不仅萧铣不知道李渊的情况,就连杨万项自己也不知道李渊的情况。因为李渊自从投降刘子秋以后,闭门家中,谢绝一切来访,几乎断了与外界的所有往来。知道的明白是他自己不愿意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被刘子秋软禁了。当然,自古就是人走茶凉,李渊已经交出兵权,一无所有,自然门可罗雀。
虽然不清楚李渊的近况究竟如何,却不妨碍杨万项加以杜撰。他环顾了董景珍等人一眼,面色沉痛地说道:“启奏大王,属下有家人从洛阳逃回,带来消息。据说李渊父子都被刘子秋用鸠酒毒杀,妻女充入掖庭!刘子秋本好色之徒,反复无常的小人。李渊投降的时候,他所作的承诺早就被他抛诸脑后。”
萧铣吃了一惊,连声道:“如此说来,孤降不得?”
杨万项冷笑道:“当初李渊举洛阳之地投降,尚得如此下场。大王以巴汉之地,区区十数郡,刘子秋又当如何呢?”
雷世猛忽然喝斥道:“杨万项,你休得危言耸听,李渊岂可与大王相提并论!大王的姑母乃是当今太皇太后,亲笔写下血书劝大王归顺,可保我等荣华富贵,又有何可疑?”
杨万项满脸不屑地说道:“大王若降,你我自然可保荣华,但大王必定性命难保!因为天下不容二主!”
萧铣显然听信了杨万项的话,皱眉问道:“依杨爱卿之见,孤当如何?”
杨万项忽现决绝之色,沉声道:“大王深得民心,可率举国之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