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
好不容易哄走了曹小梅和赵嫕她们,石小凡关注的却并不是这些小吃,而是他发现这些街道旁的铺面似乎有些问题。
这条街的铺子有三分之二的铺子是做剪刀生意的,门市上都挂着剪刀铺三个字,这就不得不引人注意了。
试问一个家庭能用几把剪刀,每家每户一般家里一把剪刀足够使用。偏偏这条街三分之二的店铺都买剪刀,哪有这么多人买。
就算这是剪刀一条街,可石小凡在马车上连着转了几条街了,每条街见的最多的就是剪刀铺。
很明显,这是供大于求,也没见外地客商来进货,那么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石小凡仅带着身边的旺财和来福,他们三人走进了一家剪刀铺。
掌柜的一看来了客人,立刻喜笑颜开的迎了上去:“客官您要点啥?”
石小凡看着这个铺子,奇怪的是这个商铺明明挂着剪刀铺的门头,里面柜台上仅仅有两把剪刀,然后柜台上摆满了各种纸符。
“你这剪刀怎么卖的?”石小凡指着柜台上的一把铁剪刀。
掌柜的如同看怪物一样的看着石小凡,似乎这人是个白痴一般。石小凡加倍奇怪了,这特么兖州城闹什么鬼。这明明是个剪刀铺,怎么这厮用这眼神看着自己。
石小凡正要开骂,这掌柜的终于开口说话了:“敢问,三位客官是外地来的吧?”
旺财把眼一瞪:“是又怎样!”
掌柜的吃了一吓,看出这狗腿子不好惹,慌忙陪着笑道:“既然是外地来的客官那就不怪罪了,这剪刀不是卖的。”
这特么活见鬼了,既然你不卖剪刀,你挂着羊头卖狗肉干什么。
石小凡大怒:“不卖剪刀你挂个门头干什么!”
掌柜的慌忙拱手笑道:“客官切莫生气,您大概还不知道这剪刀是什么意思。这样吧,这是小店里的名帖。申时在州府衙门外有一场讲坛,连我们知州大官人都会去旁听。客官若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若是客官想买剪刀,小人就是您的引荐人。”
引荐人什么鬼,踏马的老子买把剪刀还得找引荐人?
兖州处处透露着邪门,石小凡拿起掌柜给他的那张名帖。只见上面写着,古家剪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