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人才(2 / 3)

旁人的话,赵祯或许会搁置。

可是这个败家子说过的话,赵祯都是认真对待的,因为听败家子的话,总没有亏吃的。

这是十几年来的经验之谈,听石小凡的,总没错。

只是赵祯着实太忙了,不是一般的忙。

究其原因,就是庞大的大宋帝国,版图太大,需要处理的政务太多了。

契丹和西夏初定,契丹多少还好一点,毕竟石小凡已经在那边经营这么久了。

西夏就不行了,归顺了大宋的西夏,什么都缺什么都要,要大量的人才要大量的工匠。

因为要发展,还有原先西夏军队官员的安置,这些都是庞大繁重的工作。

而且,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还有更别提一个大理了,朝廷总不能厚此薄彼,管了西夏就不管大理了吧。

不然,大理那些地方官肯定不乐意,会没完没了的上书。

现在大宋朝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人才。

人才太吃香了,工匠也好郎中也罢,还有教书先生。

这些,都是稀缺的人才。

各地,更是挖空了心思,就是想挖到这些人才。

为什么,因为太缺啊。

原本是不缺的,之前朝廷就开始重视科举,重视教育。

石小凡和赵祯,更是让东京城的孩童免费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

奈何,如今契丹那边,还有西夏大理,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比如说工匠,不管你是打铁的、卖瓷器的还是织布甚至于做饭的厨子,他们都缺。

尤其是郎中和教书先生,更是缺的要命,因为西夏和大理还有契丹的百姓也得需要读书,也需要看病。

之前他们穷日子过惯了,现在好不容易归顺大宋过上好日子了,干嘛这些人才不要。

是以,契丹、西夏还有大理,纷纷上书朝廷,希望引进大量的有用人才。

这搞得赵祯头都大了,这个皇帝他真不想当了。

还是那个败家子过得逍遥过得自在,不必为这些政务烦忧。

当皇帝,真是个苦差事。

不管凡尔赛附体的赵祯是真苦也好假苦也罢,还好,之前大宋的学堂已经鼓励女子读书鼓励女子学医。

但是不允许女子做官,读书的女子无非就是增长见识而已。

可现在不行了,人才的稀缺使得朝廷顾不得这么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