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隔几天。即有新诏。任其为安徽巡抚。立命他赶往庐州救急。但由于太平军连陷黄州汉阳等的。江忠源不能抽出大军出庐州。最终只携两千多兵士冒雨疾行。士兵们中道多病。他本人也染上重病。
经六安时。留下千余人助守。江忠源只带千余人。被人用担架抬着赶往州。可惜这个人的命实不好了些。除了各路援军都被击退之外。陕甘总督兴阿拥兵万余人。号称来援。但畏于太兵威。巡不敢出击;江忠源之弟江忠与清将刘长佑统数千兵来救被拦截于城外五里墩不进。
最能救援庐州。同时能够在太平军背后致命一击的张震却根本连发兵的意思也都没有。而且最让人可的是。身边还了太平军的内应。
当初江忠源到了州城外。看到形势不对劲。忙叫江忠去找庐州知府胡元炜。问其守城情况。胡一问三不知。胡元炜在给江忠源之前的信中说一应俱备。其实城内兵少粮寡。面对如此一个欺上瞒下的混帐知府。江忠源气的五脏俱裂。不的不重新部署兵力。江忠源曾经在学生弟子面前骂道:“我者庐州知府胡元炜而非长毛也。”
被包围一个多月庐州知府胡炜暗中与太平军约降。
庐州城内粮食弹药已空。太平军加紧进攻。终于在胡元炜的配合下。太平军首先由水西门方向奋力入。冲杀入城。
江忠源知事不可为。刀自刎。其手下人急忙夺。其中一老仆人背上脖子已经出血的忠源就往城外跑。江忠源奋挣脱。不顾脖子上的伤口。提刀迎杀平军。
这人也算是尽到了自己当奴才的责任。一边提刀奔跑一边大声疾呼:
“诸军勿慌。死则死矣。亦能千古留名。今日江忠源决意效忠朝廷。报效圣上。诸军随我死战!”
有感念其勇者。纷纷跟随在江忠源身后杀出。可大部分人却早已经军心涣散。跟随在江忠源身后的不过几十人而已。
一路转斗至水闸桥。这位巡抚大人已经身受重伤。终于叹了口气。喃喃说道:“杀我者。非长毛也。杀我者。张震胡元炜也!”
说着面向紫禁城的方向跪了下来。尽力磕了几个头。然后一跃而起。跳入身边古潭之中自杀。
江忠源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但是一位颇具特色的人物。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占居著重要的位。他以儒将领。对太平军作战“如报私仇”。是太平天国革命初时的一个最大恶敌人。
其讲究经世之学。对清朝军政形势保持著比较清醒的头脑。并且善于领兵。也打过一些胜仗。正因为如此。清廷在他死后予以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