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其中根本,根本在于汉人和元蒙都想拉拢百中教,威逼利诱两边都有,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大可不必为语言上的文字弄的大动肝火。
这番话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毕竟两边的文字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威逼利诱,大棒与甜枣,只不过说出来的方式不一样,不过有一点陈奇比朝廷强,至少他在信中洋洋洒洒这么多字剖析了天下形势和大致备战情况,算得上是推心置腹,千百年来南疆人一直人微言轻,汉人看自己历来高人一等,就连当年的盟友元蒙朝廷现在也没把自己的情况和南疆详细说明,得了天下之后就一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骸谷不管是不是有求于自己但最起码人家现在把双方都放在同一层面上了,这点尊重的姿态是做到了,还是静下心来细细商讨才对。
苗一雄当时请碧鱼寨的九寨佬说说中原情况,碧鱼寨九寨佬这几年一直带着手下在中原在北方通商,和官僚打交道较多,对中原情况了解的更透彻,九寨佬为人素来稳重,把局势详细给众人说明了,同时表达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规模战争爆发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场仗还有的打,不纠葛个一、二十年是不会结束的,南疆不比中原,中原地大物博,物资雄厚,双方都可以撑的下来,但是南疆就不同了,一旦介入战争,最多坚持五年就要因为人数和辎重耗尽而退出战争,这无疑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怎么面对骸谷和元蒙的双方拉拢还值得考虑。
这场讨论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却点燃了第一次内讧的火星,九寨佬的话让苗一雄陷入了极大的沉思,有两点是很大的麻烦,第一就是祖上素来排汉的原则问题,帮助骸谷就是亲近汉人,公然违反教内规矩,他无法向南疆千千万万的子民交待;第二就是九寨佬言明了南疆禁不起大规模战争的长时间消耗,判断为五年时间基本上说的很保守,谁都不知道这场战争会存在多久,也许明天红巾军就瓦解了,也许要坚持二十年都有可能,凡事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倘若被九寨佬不幸言中那怎么办?这个问题戳中了苗一雄的内心痛处,百中教在南疆好不容易积累了这么点家底,若是被双方利用这么一打就全没了。所以他最后的决断还是继续观望,作书回复了陈奇,诚恳的表示自己这边实力薄弱,希望陈奇能谅解,同时愿意保持目前的态度,两不相帮,不会给汉人起义军添麻烦,并希望陈奇他们奋力一战,待凯歌频奏之时会从龙出疆,助下任天子鼎定中原。
其实这封信和给元蒙王朝的回复几乎没区别,都是虚与委蛇,但是对于汉人来说陈奇和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