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先锋队、自强军,扩编建制。
至光绪三十一年(1904)共练成五个镇,加上由袁世凯编练的京旗常备军(后称北洋第一镇),是现代陆军的雏形,合称“北洋六镇”。
北洋六镇用以拱卫京师和驻防京畿,第一镇由满人铁良任统制,其余五镇均由袁世凯的亲信将领任统制,北洋军阀集团的基本武力自此形成。
李思元站在世界地图面前浮想联翩,他这一举动,是模仿父皇的习惯性动作。
曾经的环球航海经历,十余年的历练打磨,让李思元具备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战略性眼光,能够分清主次,找到矛盾的关键点。
对于李思元而言,当前最关键的就是日俄战争的胜利者是谁?
如何应对战后局面?
若俄国胜,那么在远东拥有庞大陆地军队的同时,沙俄海军还拥有太平洋舰队和第二太平洋舰队共同组成的庞大海军力量,在远东形成压制性局面,势必将改变地区战略格局。
针对这种局面,英国和大洋帝国方面拥有默契;
说不得大洋帝国皇家海军就得撸起袖子上场,力图击败并歼灭沙俄海军力量,恢复远东原本的力量格局,以避免失衡。
从这个角度来看,沙俄海军注定将覆灭。
无论英国,扶桑,大洋帝国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沙俄海军力量在远东地区肆意纵横,侵蚀原本的平衡版图。
这一重大战略性问题应该是父皇考虑的事儿,但李思元作为一国储君,也应该考虑到位,这原本就是他无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说不定父皇也会考校到。
若扶桑国胜,那么西太地区将形成两强并肩的格局,改变原本一强一弱的地区形势,利益交织,局面越发的复杂。
对《英日同盟》中的扶桑国,不能一味的打压。
李思元希望日俄双方两败俱伤,这是对大洋帝国最有利的情况,沙俄胜也能够接受,届时,帝国海军就有了用武之地,出面收拾残局。
最坏的情况就是扶桑胜出,顾虑到《英日同盟》因素,大洋帝国可能不得不长期与飞速崛起的扶桑海军共存。
这必定是英国最希望看到的局面,而大洋帝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李思元的案头有一些文件,有的是通报,有的属于汇总机密情报,有的是民生政治方面的简报,有的是报纸要文摘要,国内外文化,教育,民生科技大事。
这在其他成年皇子的书房里绝对看不到,很多属于密级非常高的绝密文件。
他如今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