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也……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记性很好,将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一字不漏地记下。
然后冲记录皇帝与大臣谈的两个史臣说道:“请将今天我与陛下的这段谈话记下来,留载千古。”
这个能留么?
但这本来就是史臣的本职,李世民都主动让史官将他弑兄弑弟的历史记录下来,况且只是一段进谏!史臣开始刷刷做着记录,李治额头上微微涔出汗水。
李敬玄说完,第二个人上场了,生性耿直的李义琰也开始说话,道:“陛下,臣还有一议。周王妃只是一名***,说起来比小公主也长不了几岁。小公主还在陛下天后与太子怀中撒娇,周王妃又能明白几分事理。仅因为不还礼就被活活饿死。周国公权焰如此,何必用虚名作伪?不若陛下下诏书,让周王贬为周国公,让周国公升为周王。各位相公,意下如何?”
“李侍郎所言有理,”几位大佬立即附和。
李治:“……”
“还有,当年太宗选陛下为太子,正是陛下仁爱。就连荆王吴王高阳公主等人谋反被斩,陛下也痛哭零涕。所以臣有一议,昔日常乐公主为陛下所宠,时常夸之,今只因子虚乌有的诬告,流放出京。他日必有遂良之祸,于其落得周王妃那样惨死的下场,不若陛下下诏书,将他们处斩,来得痛快,以全陛下仁爱之名。”
“……”
这一句,终于连史臣都记不下去,但忍不住背过身想发笑。李义琰说完,郝处俊接着说道:“陛下为惩昏暴君主危害社稷,太子几岁时送入东宫,广请天下大儒教导。太子长成,格物待人,彬彬有礼。自臣至民,皆交口称赞也。此也是陛下之本意,更不负陛下所望也。然陛下一声令下,立即远赴西南不毛瘴疠之地,将西南各叛部与吐蕃联军击败。返回朝堂,陛下病发,又替陛下开凿两渠,不费国家财政,又亲自轻装便行,辗转奔波千里。以太子声望,足以开府纳士。然而太子没有,非但没有,就连几名近臣也因为陛下之故,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甚至只要与太子沾上关系的臣僚,也没有重用。然而太子功成立退,进入东宫,只是读书,也不与大臣交际,为避嫌也。进退如此,为何陛下总是疑心重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过犹不及,故易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老子又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陛下,请三思。”
三人之中,郝处俊所进之谏最为中平,这是作长远之想。无论李敬玄或者李义琰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