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诺曷钵还是不放心,安顿到灵州。
见过礼后,李威让侍卫上茶,然后问道:“不知可汗与公主前来有何贵干?”
诺曷钵说道:“听闻殿下在鄯城大捷,首先恭贺殿下。”
“不敢,这只是小战,后面战争是胜是负,未必可知。”
“殿下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吐蕃人不可小视啊。当初薛将军就是大意轻敌,否则也不会战事糜烂。”
“你放心,”李威笑了笑。若论对吐蕃人的重视,这天底下就没有一个人有我重视了。唐朝衰败,一是吐蕃,没有吐蕃就不会牵制那么多的重军,安禄山就不会得逞。第二就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实际上天宝后年,百姓虽不及开元之初,但还可以度日的。或者从长远来说,汉人的气节,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失去了。与外族交战,多是输多胜多。汉唐雄风,成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
“另外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听闻殿下手下还有几千名俘虏,可不可以将他们让我带到灵州。他们只是百姓,也是我的子民。”
“这个嘛,”李威不由沉吟起来。不是诺曷钵有了这三四千手上,马上就能危害灵州,灵州还不知道有多少胡人,三四千人也不在意。关健这几千人在手上好用,修城池啊,修道路啊,屯田修水利啊,有的地方很险恶,不想用士兵白白牺牲,战俘能顶上。这一修还不知几年,就算修好了,也可以转移到中原。
唐朝人口还是太少。不是真正没有地,许多地没有开垦,象江南的圩田,上古时将江南定为九州中最末等。因为水多,全是沼泽,伍子胥过昭关,换在这时候,最少有十几条路让他去吴国。可那时候不行,昭关南边的山脉不大,可翻过山后,全是沼泽,只好从昭关强行而过。
就是唐朝现在,还有许多地区没有真正开发起来。或者往海外挪一挪,粮食产量增加了,这个人口容纳空间还是很大的。或者暗暗办一些商业,让那些大户人家看一看,别吞田了,商业来钱来得更快,象宋朝一样,土地危机又能缓解。这样一来,又能挪出更大的空间。不要多,有一个两三亿人口,大约问题不大。有更多的人口,就能征调更多的军队,比如现在,调一百万军队前来,踩也将吐谷浑踩平了。当然,这是梦想,若真有两三亿人口,土地危机解除,唐朝尚武的风气,以及领先世界的技术,整个亚洲也能拢于手掌,大食人也要退避七舍人,更不要说吐蕃。
靠生育能力也嫌慢,因此,将这些战俘送到中原去,呆得习惯的两代一过,全部汉化。呆不习惯,是死是活,李威当真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