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武力政变这种下三滥的伎俩杀害了后羿;同样,他没有夏禹如此高的威望,他连怎么治水都不知道。所以他做了一个令现在的历史学家和一些历史老师都大跌眼镜的举动-----躲在宫中享乐。唉,竖子,孺子!
在寒浞尽情享乐的时候,治下却乱了,两大势力你争我抢,打的了不敌了,这两大势力并不是流亡政府与“政府军”,这两大势力是谁呢?
首先这两大势力并不是为了推翻寒浞这个王八蛋而兴起的,其次也不是为了争权属于谁的问题而争斗的,而是因为三个字而争斗的,这三个字就是:继承权。
写到这儿,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家伙这两股势力到底是谁了吧。想必猜也能猜到了,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寒浞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对于寒浞的分量是不同的,这只是古代记载着的一种偏见,在这里,我要说寒浞是故意看轻长子的,他还是想让过浇即位的。而这两个家伙都不成器,别怪他们,他们的老爹一样不成器。
关于继承权的问题,最顶端的时代是在康熙时代,康熙有二十个儿子,但康熙最后临终之时才指定继承人,因为是秘密的订立所以只有少数人知道惹来了不少的麻烦,从而爆发了康熙末年的一场争端---“九子夺嫡”事件。
这九子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原为示字旁,因计算机词库中无此字,故误写成言字旁,见谅)、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可以说,康熙这个家庭是最难管理的,而最初的王朝岂会好治理,看一看他们的战况吧。
过浇的大军虽少于寒浞的大军,但是他们获得了最有力的支持,可见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并发挥了作用;反观戈戏大军,由于戈戏并非嫡长子,所以兵士就会使些虚招子,所以最终的胜利应该属于谁,大家都会明白。
但过浇他们打着,少康也不闲着,他先利用反间计离间寒浞两个儿子的关系,可能是血缘纽带关系不强,两个兄弟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少康先帮助戈戏打败了过浇,过足了扶弱击强的侠客的瘾,接着他反手一掌打败了戈戏。
戈戏落荒而逃,紧接着与其兄长冰释前嫌,合兵一处,准备卷土重来,但在掌军由谁做的问题上有了争议,过浇仍然坚持“长兄即是资本”的原则,戈戏则提出了“有志不在年高”的口号。这俩孙子又吵起来了。
少康利用他们的不和,出奇兵,在山谷中夹击之,获敌头颅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