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容是处理一些礼仪性的事情。周公也因此获得了发展的空间,也有了自己可以闲暇下来的事情,那就是写《周礼》。
成王自治时代,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状态,这一种状态使得对人民的治理成了一系列要务的本身。所以成王下达了不扰民的命令,这一回,他发现当一个全责领导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首先是一些大臣的倚老卖老,这样的事情在西周时期很少见。成王不降也不罚,只是用一些小孩的方法来耍弄他们,逼得他们不得不臣服,但是,这时候他的宫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成王的叔父周公旦死了,这时候正是周成王在位的第十九年。
想一想,这个老头曾经促成了一次明智的选择。那就是促成了成王迁宅的事情:
周公对洛邑占卜考察,完成了营筑洛邑的工程。周公回到西土,向成王报告营建洛邑的经过。二人经反复协商,欲迁都洛邑,迁都后,周公返政成王。这些谈话,记载在《尚书·洛诰》中。
周公说:“新都洛邑已成,它将是您始作万民明君之地。在那里,你将首次奉行隆重礼仪,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这一切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成王说:“你勤勉辅佐我这个年轻人,指示我弘扬文王、武王之功业,奉答天命,和抚万民,居于洛邑,举行大典。您的教导,我无不顺从。”
不久,成王来到洛邑,召公令各方诸侯前来朝贺,他向周公、成王奉献玉璋、大弓等礼品。召公向成王献词:“皇天上帝让你做黎民之元首,请接受上天赐您的神圣职责。殷纣无道,万民哀号。上天怜悯苍生,把天下托付盛德的文王、武王。今王嗣位,宜勉修德政,以祈不负上天重托,不废先王之功业。王虽年幼,但为国之元首,望能和洽民众。今王迁宅于土中(洛邑),亲理朝政,动静语默,均须持重,应敬重德行,躬行德教。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赐吉凶,赐享国期限。我王初据新都,更应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赐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今我率众邦君长,入朝进贺,并非慰劳君王,只是供奉礼品,献祭于上天,使王位世代相传,永无止期。”
朝贺已毕,成王率满朝公卿、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时在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次年正月初一,成王亲政,以朝享之礼献祭于文王、武王之庙,禀告嗣位大事。在文王庙、武王庙各献一头赤色牛。成王入太庙,献酒于先王之灵。至此,成王完成迁都和亲政大礼。
请大家记住,此时周朝的都城已经不再是一都,而是东西两都,东方为成周洛邑,西方为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