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王很努力,结果看未来
共王采取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是很有复兴意义的,他的政策意义在哪里呢?因为在此之前国家只按原有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收税,贵族们私自开垦的耕地是不交税的。如今国家允许私田存在,私田拥有者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便视为非法私田,一经查出一律充公。这就迫使贵族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私田如实上报,而一旦上报,就必须得按规定交税,从而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贵族因为是世袭的,所以无法管的住他们,但是经过这一个法令,他们就必须归法令管,交税是必然的选择。贵族的特权开始被周王削弱,这使得他们很是惧怕共王的政策处罚。
共王最终没有看到他自己改革的成果,可是他让西周最后一次显示了诸王共立的局面,使得有异志的诸王没有办法再反叛,他这也是为了后代服务。可是它也有缺点,因为他没有将人民的力量当回事情,人民的要求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实惠。
共王就在这种不明所以的情况下病逝了,终年八十七岁。长子继位,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周懿王。
首创谥号追谥法
关于谥号追谥法的来历,我们要从谥号的来历开始说起。谥号最初是由周公所制定,《周礼》中的记载便是最早对谥号的记载。先前的谥号,也就是说商朝的谥号和夏朝的谥号,都是周朝追封的。夏朝基本是没有谥号的,商朝使用的谥号便是干支谥号,比如说帝辛,帝乙等等等等。
有些人认为文王武王是谥号,那你就错了。那时候周公还年轻,所以不具备深知礼仪的资格,所以周文王周武王是自称,而不是谥号,别妄想周朝前两代君主会有谥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谥号从谁开始记起呢?第一位当然是成王,因为成王十九年周公已经病逝,三年后,姬诵也驾崩了,所以姬钊给上一代国王姬诵上的谥号就是“成”,因为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接着,我们就要看,什么为神,什么为皇,什么为帝,什么为王,什么为公,什么为侯,什么为君,什么为圣,什么为明。如果知道了这些,考试你就不会写错称谓了。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