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目就知道,没那么简单。因为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都在描写前面三朝(夏朝、商朝和周朝)如何兴盛,如何守成,到最后又如何衰落。但是这都不是关键。
那么,关键又在哪里呢?我们这一期的节目就为大家一一解释。
夏朝一共支撑了470年,商朝一共支撑了554年,周朝一共支撑了791年,如果换算成东西两朝的话,那么支持的年数可就多了去了。
首先来说西周,西周时我们华夏奴隶主贵族政治的一个顶峰,创造了无比辉煌的的文明。
西周创造的文明:
1.固定住了父死子继的即位模式,将商朝创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放眼前三朝的历史传承,我们可以看到夏国实行的是父死子继的继位制度,从夏启到太康,从少康到帝杼,每一代都是父子相袭;商朝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商朝的这个制度导致了商朝中后期形成的一次内乱的发生,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讲到。周朝则是将两个制度加以融合,但是主要还是实行夏朝的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想想也明白了,任何一个王朝都是踏着前面一个王朝的鲜血而建立起来的,如果周朝向商朝那个样子搞下去,那么很有可能会垮台。因为周朝的诸侯都是跟着姬昌打天下的,姬昌“创业过半,而中道崩殂。天下三分有二,子受(帝辛的名讳)疲蔽。”对商朝而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果在恢复商朝旧制,那很有可能会造成天下再度分裂。
况且此刻周天子并不是一枝独大,那个时候的周天子相当于现在的M国总统,虽然有着比其他诸侯国大一点的权力,但是还是得遵照宪法里面的职责办事,万事都脱不了“权衡”二字。
周天子的境遇可想而知,本来自己想当一个独立执掌全国权利的君主,但是内事问权臣,外事得看那些兄弟们的眼色行事。所以有的时候分权制衡理论也说不清楚。洛克先生的学说和孟德斯鸠的学说有的时候还是弊大于利。
如果说东汉王朝是外戚主政的开始,这种说法并不怎么正确,因为真正是外戚进入朝堂之上的,正是西周王朝的建国君主,也就是姬发。
姬发为什么将外戚制度引进到了周朝,那还是得要从周朝建立的过程开始说起。周朝的建国者姬发在姬昌死后接手了三分之二个华夏国(那时候的华夏国当然也没有多大)。
这个华夏国并不是指的现在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国,而是指的是拥有着320万平方公里的商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