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张绣准备反叛曹操,原因我在第六讲的时候已经说过。张绣采纳贾诩的办法,对曹操说:“明公,我们的大军老是呆在一个地方,闲都能闲出事情,您就让我们的军队挪动一下,好么?还有,我们军队的军车太少了,载重太多,所以请您允许我们将铠甲都穿在身上,武器都拿在手中。”
曹操不加怀疑便允准了张绣的请求,紧接着就发生了上面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曹操自己承担了责任,他说这一次战斗的失败之源,是忘了让张绣交出老婆孩子做人质,也就是后来书上记载的“失不便取其质”。
这错误虽然认得有些侥幸,但是已经有进步了。在同年的十一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获全胜,这就是哀兵必胜的缘故。
建安三年三月的那场南征却让曹操差点失败,因为他面对的是刘表和张绣两方的军队,虽然自己的谋士荀攸(军师祭酒,相当于参谋长)劝谏曹操,但是曹操不听,困于穰城。刘表的军队的力量丝毫不逊于曹操,如果不是最后精兵杀出,曹操的命数也就截止到四十四岁了。
曹操撤退,张绣救命令去追击曹操,可是贾诩却说:“千万别追,追上去就会导致失败!”
张绣不听,追上去果真打了败仗。贾诩却接着说现在追上去必然胜利,张绣不解其意,贾诩说:“情况变了,你追就是,快去!”张绣立刻派兵前去,果然打了一个大胜仗。
张绣却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贾诩说道:“将军的用兵不比曹操,曹操既然决定撤退必然有精兵保护左右,所以追上去必然会失败;曹操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此次撤退必然是后院起火。”
确实,此刻袁绍派兵想要突袭许都,曹操写给留守许都的荀彧一封信,信上说道:“别看贼寇追我,让我日行数里,但是用不了多久,当我到达安众,必然克敌制胜。”
所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袁绍没有抓住这个机会,间接地导致了自己失去了一块上好的地区。
贾诩最终的头像是在官渡决战的前夕,因为贾诩清楚袁绍和袁术两个人,兄弟之间都鬩于墙,更难保自己和主公不受屠杀。曹操有三点好处:1.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2.曹操人少兵寡,投降无异于雪中送炭;3.曹操不会计较个人恩怨,只会拿我们做榜样,这样才能成大事。
果然,张绣一到曹营,曹操就亲亲热热的拉着他的手,为其接风洗尘,并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为进一步表示自己的诚意,还命令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双方结为了儿女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