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要让朝廷上的反对派都无话可说。
假戏真做,真戏假作,半真半假,以假乱真,曹操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但是曹操也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曹操就将自己出征的时间大大的压缩,西征马韩从建安十六年七月到建安十七年正月,前后不超过半年时间;征张鲁从建安二十年三月出兵,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时间也不超过一年。
西征梦得来的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南征孙权之后,曹操得到的是“封魏公,加九锡,建社稷”;征讨张鲁之后,他得到的是“进公爵为魏王”。而且建安十九年的时候,皇帝被曹操逼得没办法了,所以宣布:“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这下就有点像日本的制度了,不过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汉朝应该亡不了国,只可惜曹丕这个人不行啊。
所以说曹操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得到特权,213年封为魏公,214年得到准外戚的职权,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成为了外戚之后的曹操在次年最终成为王爵。这一切的一切可谓是在五年之内完成的。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四月,皇帝批准他设置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天子出入的专称,出称警,入称跸。曹操这一个行为算是僭越了)。十二月,曹操享受到了“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的权利。
冕十二旒,是天子的服饰。皇帝十二旒,白玉所制;三公诸侯七旒,青玉所制;卿大夫五旒,黑玉制成。金根车是皇帝的专车,驾六马又是皇帝的待遇,诸侯只能驾四匹马。
五时副车是和金根车配套的,按东西南北中涂成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也是皇帝专用的。旌旗也是皇帝专用的。
曹操获得特权之后,在礼仪上和皇帝已经没有什么两样。这样就显示出了曹操的野心,他已经成为了无冕之王。
但是中国是一个“标志性”的国家,每件事情都有背后的玄机。中国的王朝可以说是异姓王朝,而前一个朝代的君主必然是上一个朝代的臣民,如果这个朝代生于将要崩溃的时代,那么他的开国君主就必须要获得“王爵”的封号。
既然曹操已经做了汉朝的太上皇,那么,他为什么不迈出这一步呢?
1.曹操是一个很爱面子(要脸)的人,这样的人是最不容易统一全国的。要想统一全国就得舍弃一切的身外之物(老婆不算啊~),也可以将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统一者。(用比较难听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