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玉偷偷回头瞧李仙缘,见他默不吭声,试探问:“你生气了……?
李仙缘摇头,侧头想了想说:“只是发现你说的很对。我也明知,却总是一厢情愿认为她还在。”
“如若第一个遇见你的人是我而不是她……”
“没有如若。”
是女人便有醋意。李仙缘回答地坚定。温如玉赌气不再理他。
马车沿街道来至城门。门边士兵见马印官纹,不敢阻拦。
城门墙上贴满新旧告示。温如玉瞥了一眼,发现其上贴有一张寻人启事,且印三幅画像。
一妇人,一老翁,一壮汉。
温如玉转头看向厢内李仙缘,见他也看向告示,目光平淡。
“你早知道?”温如玉脱口而出。
李仙缘点头:“在武南县看到了。便是竹筒不落在那,我也会特地去一趟除妖。”
这也算做李仙缘对温如玉的解释。冒险回去不单是为了竹筒。
“……”自知理亏,可温如玉哪肯道歉。赌气不吭声。
行出了几十里,清长门山门映入眼前。望山跑死马,虽可看到,但离到还有几十里地要走。
路上未停留,在马车上吃了午饭。温如玉始终一语未发,又总是偷偷拿余光瞥李仙缘,好似在等他先开口。
“……?”李仙缘抬头看她,温如玉移开视线,装作看风景。目光一离开,温如玉又立即看过来。
已是夏天的日头颇毒,又无风吹动。好在马车奔驶,能带动几丝风。
路边景色掠过,偶尔能碰到马车与拉着板车农夫,擦肩而过。
官道左侧青山树林,山光如淀。右侧粼粼湖泊,湖光如练。几只木船在湖上漂荡。
时至下午,日头不再居正中,马车终于来至山门下。
此处本是山林,却颇为热闹。青山绿水环绕,枝间新绿一重重,虹光白鹤晴空掠过。
山下一处广场,站满青年才俊少年少女。与北斗派略有不同。收徒仪式是在山脚,唯有通过首试才可登山入门。
“尽力而为。”温如玉轻声提醒李仙缘。
“嗯。”李仙缘点头,身背竹筒迈步排上队伍。
首试为测灵根,广场中间有一铜钵,倒悬半空滴溜溜转动,嗡嗡声中光华不显。钵前站一中年道人。
一名锦衣青年信步站至钵,铜钵悬于头顶转动,未有变化。数息过后那道人不耐道:“下一个。”
青年惊愕,正要开口。就见道人一挥袖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