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走过,口中道:“又是走得快,略迟一步,也被关在城里了。”月华与生春俱听得的,道:“怎么好?”月华道:“再早晴一刻也好进城,如今没奈何,只得捱到开门方好进去。”柳生春往亭子外一看,地下虽湿,也好走得。他竟走至河口小解。又想这妇人必然也要解手,我且走到前边桥上略坐一坐,待他好看方便。月华见他走了出去,果然十分要解,东张西望走出亭子,于避静处小遗了。又进内靠着南窗愁怨,想道:“这人不见到来,想是去了。见衣服在地,想他必然要来。若得他至诚到底方好。”只见那人踱将进来,道:
“娘子好了,地下已花干,到开城之时竟好走了。方才桥边豆腐店内起来磨豆,我叩门进去,与他十文钱,浼他家烧了两碗茶。我已偏用了,小娘子可用了这一杯。”月华谢之不已。
生春放在阶沿上,月华取来吃了,把碗仍放在地下。生春取了拿去还他。月华自言自语:“好一个至诚人,又这般用情。”
好生感念。去了一会,叫道:“小娘子,城门开了,陪你进城去罢。”月华应了一声。生春取了衣服,穿着好了。“请小娘子先行,小生在后奉陪。”竟像《拜月亭》旷野奇逢光景。二人进了城门,月华道:“先生高居何地?”答曰:“登云桥边。
娘子尊居在于何所?”答曰:“一亩田头。”生春道:“既然,待小生奉陪到门首便了。”月华道:“恐不是路,不敢劳。”柳生道:“不妨,娘子夜间单身行走,恝然而去,也不放心。”二人过了仓桥,不觉已到了门首,月华道:“这边是也。”连忙叩门,似有人答应一般。生春道:“小娘子,告别了。”月华道:“先生且住,待开了门,请到舍下奉茶。”生春道:“不劳了。”一竟走了去。
只见里边答应的是王有道的妹子,年纪一十八岁,唤名淑英,尚未有亲人的。那时节家人、小使俱睡熟的,他自出来听看是何人叩门。只见月华又叩两下,淑英又问:“是谁?”
月华道:“姑娘,是我。”淑英问:“是嫂嫂么?”月华道:“正是。”淑英起栓开了,道:“嫂嫂,为何夤夜至此?”月华进门,在灯下与姑娘施礼,道:“一言难尽。”又问:“哥哥可在家么?”
答曰:“他在馆中。”月华拴了门,拿了灯,进内坐下,道:
“小使们为何不起来,倒劳动姑娘?”淑英说:“想都睡熟的。
奴听见叩门,起来相问。若是别人,自然要他去开。见是嫂嫂,故此不叫他们了。
嫂嫂果是为何这般时候独自回来?”必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