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所以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差。说到车内联络,由于没有炮塔吊篮,车长还可以通过用脚踹驾驶员的后背传达命令,左肩是左转,右肩是右转,中间是停止。
而美国的谢尔曼坦克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谢尔曼坦克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前期谢尔曼坦克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M4管风琴);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郎森“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其广告词: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而作为其中中国专家之一的就要说说刘先志。军委一位大佬指出一定要加速研制出新型穿甲弹、破甲弹,还谈到山东某大学有一位名叫刘先志的火炮专家,可向他讨教。而此时的刘先志,正在“五七干校”被管制劳动,因为当年刘先志曾主持过希特勒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火炮设计,而且据说还有一大堆的“历史问题”。“文革”一开始,刘先志就受到冲击,不断被批判,后来被划为黑五类,打入另册。
没过多久,在吉林我军某射击场,新研制的破甲弹和穿甲弹,把近25厘米厚的钢板打得弹痕累累,炸得坑坑洼洼,新型穿甲弹终于研制成功了。
北面,在苏军高级军事会议上,被苏联“宇宙”号卫星拍摄的一摞照片摊放在会议桌上。元帅、将军们依次看过照片后,都脸色阴沉,默然不语。崔可夫元帅捏着一张照片,仔细看了许久,才叹息着说:“我想到一个人,他叫刘先志。以前,我以为他死了;可现在,我敢说,他肯定还活着……”
武器研制速度加快,让苏联机械化部队吃尽了苦头!平原作战让苏军坦克部队推进速度异常的快速,可是现在却是截然相反,有了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让苏军坦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