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三位妗子拜了年,手上又多了几个红包。
喜清欢直到这时才算认识全了舅舅家的几个孩子,一个个的倒都是识礼数的,说话行事都让喜清欢很是喜欢,只可惜,今天他们也要去各自的外祖家里拜年,只好略略聚在一起说了会儿话,约好了得空一起玩,便跟着各自的父母出了门。
这边家里便只剩下柳秀才和周氏,柳氏回到自己娘家,哪里会拘束,便要带着四姐妹一起准备起中午的饭菜。
喜守业则陪着柳秀才闲坐。
“小四。”谁知。柳秀才却喊住了喜清欢。
“外公。”喜清欢便留了下来。
“听说你弄了个池塘?”自从知道喜守业的伤无碍后,柳秀才便没再去过小柳村,柳庄的学堂是祖上一位举人老爷盖的,自那位举人老爷之后,柳秀才算是柳庄的第二人,现在学堂里的事务都由他在负责,他又要授课,自然很是繁忙,所幸,到了他儿子这一代。倒是出了几个秀才,他的二儿子和小儿子都是其中之一,除此还出了两个秀才。因此,附近能读交得起束修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了这儿。
“是呢,要是不自己养些鱼,外面的迟早要捕完了。”喜清欢点头,又问道。“外公是怎么知道的啊?”
“小小年纪倒是会折腾,如今,附近几个村早传开了,都知道小柳村有个叫小四的小丫头折腾出了个池塘。”柳秀才倒是没有什么不快,他是读书人没错,可他也不觉得商人就比读书人低多少。大家都是人,都要为生计奔波,“你懂得怎么养鱼吗?”
喜清欢摇头:“前些日子得出几本书。上面倒是有说如何养鱼。”
“我就知道。”柳秀才指了指喜清欢转头朝喜守业说道,“这些事,还是得你们大人撑起来,小孩子家家的出去说话也没分量,莫让人瞧低了。”
“岳父说的是。”喜守业笑着点头。说起了之前和喜庆靖商量过的事,“小四在镇上买了个铺子。年后便要开张了,我对经商没有经验,倒是世廉脑筋比我活泛些,我们和我爹商量过了,让世廉去镇上看着店,我留在家里照应池塘,年哥儿和洛哥儿的学业也要抓紧了,只是不知您这儿学堂何时开课?”
喜清欢有些意外,她原就在打这个主意,没想到他们竟商量好了,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担心铺子没有人看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看来,爷爷他们如今对这生意比她还上心呢,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大哥的功劳,爷爷能同意让他们做生意,家里有改善日子的机会,大哥可比她还高兴哩。
“过了正月十五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