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经过了喜庆靖和喜守业的同意,便开始动工了。
作坊并不需要很大,不过,却需要人手住在那儿守夜的,所以,房屋不能太少,这建房的事,喜清欢不在行,少不得喜庆靖出面周旋,请工匠雇帮手,喜清欢便给喜庆靖当帮手。
泥瓦匠都是柳老村长介绍的邻村人,也是个实诚勤快的,做事并不拖拉,就算这样。也花去了大半个月的功夫,才将青瓦白墙的作坊盖了起来,青瓦都是从镇上用船运回来的,花的银子倒是占了这屋子的大头。
作坊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一间一间的分得很细,用来杀鱼清洗的屋子足有五间通到那么大,中间砌起了水池子,经屋内一个回旋直通到湖边,一头进水一头出水,进水的那一头。还安了一个不小的水车,这样一来,便免去了提水的麻烦。只需在这边车水,便能顺着水池循环回到湖里。
沿着水池子可以摆放无数个工作台,这样工人便可以站着杀鱼洗鱼,多少也轻松些。
洗好的鱼便抬到隔壁的大屋子里腌制,这屋子只有三间那么大。摆放了一排排木架子和大陶缸。
这个环节是关键,喜清欢当然不会把这个交到外人手里,与家人一番商量,尹氏自愿接下了担子,由她调制调味品,然后又挑了几个可靠的妇人作帮手。至于别的环节,倒不用这么讲究了。
除了这两间大屋子,另外还有一个仓库。几是能住人的屋子,毕竟是在湖边,晚上也是需要守夜的。
晾晒倒是不需要在屋子里的,便在外面围了一个极大的院子,架起了无数排细竹竿用来晒鱼。
作坊造好后。原先那些经常洗鱼的人便成了作坊的正式工人,至于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不好意思,只能等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请了。这点,喜清欢说的很明白,不过,这样的人也并不多,只有两三个。
有了正经的作坊,倒是不必担心风吹日晒的问题了,屋子也通风,人在里面倒也凉快。
竹坊屋子大了,分类鱼鲜贝壳的事自然也搬了过来,竹屋那边总算也不用再挤了。
试了半个月,果然比之前的速度快了许多,存货也明显的多了起来。
解决了这个问题,喜清欢稍稍的松了口气。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她原想着让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结果弄了一大摊子事反让一个个的跟着她忙个不停,这便与她的初衷相悖了,可眼下,又没有合适的管事,无奈之下,也只能如此了。
一转眼,迈入了七月。
喜清欢接到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