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潜艇不同,秦致远改进的潜艇安装了一台21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虽然速度达不到25节只有17节,航程也从一万海里下降到4000海里,但发动机体积也同样降低不少。
同时,改进后的潜艇还安装了一个1300马力的电动机,这能为潜艇在水下提供12节的航速。
同时潜艇的战斗部也有改进,作为潜艇的主要攻击手段,鱼雷发射管的数量是前二后二,一共装备8枚鱼雷。
改进后的潜艇被命名为“马赛”级,因为在改进的过程中,法军海军部也加入其中,而且作用巨大。其实法国在潜艇这方面的造诣也很深,早在1904年,法国就建造了全世界第一艘柴油机动力潜艇“埃吉瑞特”号,虽然法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名声不彰,但并不代表法国人没有技术储备。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德国人的海军舰队躲在军港里不出来,德国人的商船又全部被英、法两国没收,英、法两国的潜艇部队,确实是没有用武之地。
秦致远代表的民国政府和法国海军联手研制潜艇是要保密的,包括潜艇的造型在内,都属于保密范围,保密期限是永远。
“马赛”级潜艇定型后马上开始生产,到目前为止,一共生产了30多艘,一半归法国海军,一半归民国海军,这就是突·尼斯海峡下方这支潜艇部队的来历。
这是完全属于秦致远的潜艇部队。
负责主攻的,是Q-1号艇至Q-9号艇,再往前10海里处,Q-10号艇至Q-13号艇准备的第二个伏击圈,负责袭击漏网之鱼。
此时正是傍晚时分,正是潜艇频繁出没的时间,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白天繁忙的航道内已经没有商船和猎潜艇,只有水面下这13条大“黑鱼”在静静等待。
“哥,荷兰人会来吗?”Q-1号艇内,黄光耀惴惴不安的追问艇长沈志新。
黄光耀和沈志新都是婆罗洲华人子弟,他们在当地的华侨中学接受过中学教育,算是华人中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一群人。秦致远麾下的驱逐舰队成立的时候,这些接受过中学教育的华侨子弟是第一批华人海军,潜艇部队成立之后,这群人又成为了第一批“潜艇兵”。
相对于身材高大的北方大汉,这些婆罗洲的华侨子弟身材更加娇小,也更方便在潜艇狭窄的舱室中活动,这算是先天优势,别人没法比。
婆罗洲发生的战事牵动着所有华侨子弟的心,虽然秦致远已经承诺会保护所有华人,但还是有华侨子弟用写“血书”等几段方式要求回去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