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我第二次跟随亚洲野外探险小组出行。”东方姑娘双眼闪着光婉婉的说道:“那次是一次长达一个月的野外探险。位置是古丝绸之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面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中国第一大沙漠。我们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足足呆了半个月的时间,沙漠的早晚温差很大白天最高气温达到67.2℃,夜间温度20℃左右,所以很多人都无法适应,病号居然过半。最重要的是这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不仅常年缺水而且一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流沙十分频繁而且剧烈,流沙无时不刻的存在。近一千年以来,整个沙漠至少向南延伸了一百公里。这给我们的丝路探险考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这次亚洲野外探险小组一行十七人,其中一名常年混迹于沙漠的向导,五名考古工作者,两名中国地理的记者,当然他们不是普通的记者,他们的阅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还有两个天文爱好者,加上我这个远古生物学者以及六名助理组成。六名助理其实就是帮我们拿些东西和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弥国古城遗址。
虽然有着专业的团队和向导,但在这每日滚动的流沙中我们依旧迷失了方向,一座座近百米的沙丘望眼欲穿看不到头。前方的一片胡杨林勾起了我的兴趣。胡杨号称“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步入胡杨林,四周为灿烂金黄所包围。不少古老的胡杨树直径达1米以上。胡杨的美离不开其自身的沧桑,树干干枯龟裂和扭曲、貌似枯树的树身上,常常不规则地顽强伸展出璀璨金黄的生命,让大漠恶劣环境中的死亡与求生协调地表现。
正在我沉醉于美景的同时,一群沙漠野骆驼飞驰而过,随着它们身后是无尽的尘土飞扬。向导急切的呼喊我归队,还没等我回过神,尘土渐消,二十几只沙漠狼呲着牙,虎视眈眈的对着我。
我不敢乱动,我知道我只要一跑,狼群会立刻扑上来生吞了我。队友们拿出猎枪准备一搏。此刻,我只希望狼群能知难而退,一旦拼杀起来必定两败俱伤。
就在十几个病弱的探险队员与二十几只凶狼对峙时,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发生了。
“不要转身,慢慢后